國泰海通證券毛冠錦:政策賦能技術迭代,一二級市場投資邏輯分化
5月23日訊(記者 沈嬌嬌)“陸家嘴金融沙龍”第11期于近日在上海浦東落下帷幕。嘉賓圍繞“產業與資本共振:智能機器人元年”這一主題,展開對話與探討。國泰海通證券機械分析師毛冠錦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分析與一二級市場投資特點”展開深度分享,結合政策支持、技術演進及市場實踐,揭示產業發展脈絡與資本布局邏輯。
政策賦能技術迭代,產業鏈協同開啟商業化進程
毛冠錦指出,中國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展現出獨特的政策優勢。從新能源汽車到4G技術,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與地方政府細化落地形成聯動效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為重點工作,北京、廣東等地密集出臺具身智能規劃,配套補貼與人才引進政策。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與指導意見》尤為關鍵,明確“突破關鍵技術 — 培育重點產品 — 拓展應用場景”的路徑,通過供需雙向拉動加速產業成熟,類比新能源汽車發展軌跡,預計行業將進入加速期。
技術迭代層面,毛冠錦強調本體關節模組與傳感器的重要地位。當前國內以旋轉關節為主,隨著工業負載等場景拓展,線性關節滲透率有望提升,微型絲杠在靈巧手應用中的技術價值凸顯。以特斯拉的Optimus為例,目前使用的是全諧波減速器配置與行星滾柱絲杠。國內開普勒、小鵬等企業目前大規模采用滾柱絲杠,小米、智源等企業已在直線關節設計領域積極探索。他特別指出,傳感器作為連接外部數據與大模型的橋梁,其配置策略需平衡成本、算法能力與應用環境、觸覺傳感器數量等,未來硬件降本與技術路線收斂將成為趨勢。
在商業化路徑上,毛冠錦認為To B端將率先實現大規模應用,工業場景的明確需求為技術驗證提供土壤;To C端雖想象空間更大,但需依賴場景創新與成本下探。他呼吁產業鏈協同突破“大腦”技術壁壘,建議本土企業與華為、字節等科技巨頭合作,構建從核心零部件到算法的完整生態。
一二級市場投資邏輯分化,早期布局聚焦技術壁壘
基于一二級市場的實踐觀察,毛冠錦對比了兩類資本的關注點差異。一級市場更注重“人、技術、模式”的底層邏輯:創始人團隊的技術落地能力與資源整合經驗是核心考量,早期項目估值側重賽道潛力而非短期盈利,A輪融資集中現象反映資本對技術突破的期待。他特別提醒,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多為年輕團隊,缺乏歷史業績參考,后期融資需在技術迭代、客戶拓展與場景落地中持續證明實力,否則將面臨融資瓶頸。
二級市場則呈現“預期驅動” 特征。2023年因技術進展平淡,相關指數表現低迷;2024年9月華為與16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點燃市場熱情,推動一二級市場聯動升溫。毛冠錦強調,二級市場投資更關注5~10年的終局,聚焦產業落地后的業績兌現能力,需在技術確定性與估值合理性間尋找平衡。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