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淘汰恐慌”到“紅利擁抱”,《AI紅利》助力創作者經濟破局AI時代
近期,“AI淘汰網紅”話題持續發酵。DeepSeek的文案生成能力遠超人類腳本創作,Sora可批量產出短視頻,AI虛擬偶像如Lil Miquela、Imma已取代部分真人網紅,收獲了一波又一波粉絲,也吸引了許多品牌的目光。
AI大幅降低內容創作門檻的同時,更迫使真人網紅重新定位。這場效率革命看似威脅人類創作者,卻意外催生了另一種現象:2025年3月,在第九屆克勞銳新媒體生態大會上,《AI紅利:創作者解鎖萬億市場》新書的展位上,來自全球的頭部網紅爭相打卡領取這本書。
這本由天下秀董事長李檬撰寫的新書,因其對“AI將淘汰網紅”的尖銳預言與破局方法論,成為行業熱議的“生存指南”。這場看似矛盾的場景——一邊是AI技術對內容生態的顛覆性沖擊,另一邊是創作者對技術紅利的集體擁抱——正是當下創作者經濟的真實寫照,既焦慮于“被淘汰”,又渴望借技術“破局重生”。
這種矛盾心態的根源,在于AI對內容生態的顛覆性重構。首先是效率碾壓與價值回歸:AI將內容生產門檻降低90%,但算法制造的“精致平庸”加劇同質化競爭,唯有具備思想深度的創作者才能建立壁壘。其次是生存焦慮與進化機遇:中腰部創作者通過AI工具(如天下秀“靈感島”等)實現高效內容輸出,而依賴模仿、追熱點的低水平創作者正被淘汰。此外,就是人機博弈與生態洗牌:AI虛擬紅人崛起分食商業預算,但真人創作者通過“情感穿透力+獨特視角”重塑競爭力,如@米三漢5個月制作的匠心視頻——450分鐘深度講解《紅樓夢》,仍能引發用戶共鳴,獲得了上億播放量。
李檬的預言:從“淘汰廣告公司”到“人機共生”
作為一名在紅人經濟領域深耕十五年的創業者,李檬的行業洞察始終超前。2019年,他預言“網紅將替代廣告公司”,而今在《AI紅利》中進一步提出:“AI正在淘汰那些混日子的內容創作者,但真正優質的內容生產者會跟AI合體,拓寬創意邊界,開創全新商業格局?!边@一觀點直擊行業痛點。
首先,技術平權下的分化:AI工具如“簡單AI”一鍵生成爆款標題、種草筆記,但真正稀缺的是“從平凡中挖掘不凡”的洞察力。例如,80年前霍普金斯從啤酒工藝中提煉出“高溫純氧”賣點,這種創造力至今仍是AI難以復制的核心能力。
其次,虛擬紅人的雙刃劍:AI分身可24小時直播、精準適配粉絲需求,但真人網紅的“真實故事”仍具不可替代性。如汶川地震親歷者的紀實內容,無需修飾即能引發共情。
李檬在克勞銳大會分享了有關“AI賦能創作者”的觀點和洞察,他強調:“未來十年,創作者經濟的本質是做‘品味的生意’?!碑擜I接管重復性勞動,人類創作者的核心使命轉向“情感連接”與“價值定義”——這正是《AI紅利》被奉為指南的關鍵:它提供了一套從“創意構思”到“數據洞察”的AI協作方法論,幫助創作者將技術轉化為“創意護城河”。
“創作者經濟”在AI沖擊下發生裂變,我們靠什么贏過AI
面對AI沖擊,行業正形成兩極分化。從《AI紅利》這本書的視角看來,最近10年,創作者經濟已經經歷了兩次裂變:一是全民創作時代:短視頻、直播等平臺崛起,疊加AI技術,使業余愛好者(如廚師、司機)能輕松將興趣轉化為職業。用戶通過付費、評論深度參與創作,傳統PGC(專業生產內容)模式轉向AI時代的UGC(用戶眾創)生態,催生海量多元化內容。二是人機協作革命:生成式AI以超高效率輔助創作,彌補人類狀態波動、精力有限等弱點。AI已能譜交響樂、繪藝術畫、寫劇本,但其真正價值在于成為“永不疲倦的助手”,幫人類跨越技術門檻,專注創意決策。
AI雖然可以輔助創作,但人類的思想和創造力是機器無法替代的,AI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工具來提升效率。AI創作內容的最大風險,就是對真實感的破壞。人們一旦對真實的東西有需求,任何加工和修飾都會是一種破壞。
與其與AI比拼創作效率,不如深耕“真實的力量”。人類創作者跟AI對比的核心競爭力,是真實。AI淘汰的是套路化內容,但會獎勵那些用生命體驗說話的故事講述者——這才是《AI紅利》揭示的生存法則。
上游新聞 馬亮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