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GPT、農業產業數字化地圖……重慶農業也有高科技
城鄉統籌發展網訊(記者 方向 白源媛)對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的產量預估和精細化統計,農資集中采購、集中配送模式,智能測算生豬養殖戶的養殖收益預期以及盈利系數……9月5日下午,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專題發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現場介紹了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展現了我國建設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的成果。
PigGPT養豬業的人工智能
發布會上,PigGPT——全國鄉村振興·生豬數字服務站得到了廣泛關注。平臺主要功能涵蓋了數字資訊、智能問答、專家報告、先進示范案例、產業白皮書、養殖成本測算等實用功能,為中小養殖戶提供更權威、更智能、更便捷的一站式生豬數字服務。

最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問答,AI對話功能,解決了中小養殖戶缺乏常態化產業指導的難題。服務站通過建立全國最權威生豬領域專家智庫、生豬全產業鏈信息知識庫,一方面對常見問題進行分級分類,用戶可快速獲取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基于通用大模型在生豬領域的語料上進行持續預訓練,在通用和生豬領域的問答數據上進行指令微調,進而構建生豬領域的垂直大模型能力,使其具備更權威、更科學、更精準的問答響應能力。
打通“從泥巴到大巴再到嘴巴”的全鏈條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區長賈暉介紹。“耘間·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耘間”)是在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指導下,由巴南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研發打造,旨在通過平臺實現“要素聚合,協同無間”。

打造三大場景、多個應用助力農業發展。智能生產場景已上線耘農事、耘農資、耘生產3個應用。“耘農事”實現一鍵下單,針對“耕、種、管、收”等各環節,提供全周期、全要素農機農事社會化服務。“耘農資”,通過農資集中采購、集中配送模式,保農資質量、優農資價格,讓利于民。耘生產”提供種植、養殖等場景所需的多種SaaS服務。網絡營銷場景已上線了耘認養應用,通過對客戶精準畫像,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我有一畝田”“我有一棵樹”“我有一頭豬”等“我有+”認養農業。便捷服務場景已上線了耘科技、耘辦事應用,為農民提供“點餐式”的專家咨詢、耘課堂等服務,實現農戶和科技特派員點對點交流咨詢。
農業產業數字化地圖成為農業云專家
中共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委員、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 陳勇向大家介紹了重慶基于精準遙感技術應用的丘陵山區農業產業數字化地圖建設五大成果。

“地塊級”耕地地圖,可實現從全域到區縣、到鄉鎮、到地塊多維度查詢與統計;“地塊級”農作物分布地圖,解決農作物“種在哪里、種了多少、狀態如何、長勢怎樣、產出多少”;基于地塊尺度的應用場景,基本實現對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的產量預估和精細化統計,對全市冬水田及再生稻分布情況監測;土壤“三普”數據在地圖上的疊加,實現對土地等級、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PH值等16個專項指標,到地塊尺度的查詢與統計,并針對性地提出土壤改良及培肥農事建議;打通“人-地-物-錢”數據鏈條,解決“是誰的、有多少、值多少、財政可補貼多少、銀行可授信多少”難題。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