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要制造業回流但真有那么多美國人愿去工廠“擰螺絲”嗎?
5月20日訊(編輯 瀟湘)隨著特朗普頻繁揮動關稅大棒,想要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過去幾個月,由AI生成的一系列美國“大胖子”在裝配線上笨拙地工作的圖片,一度在全網被廣泛傳播,并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調侃……
而這無疑也引發了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真會有那么多美國人,愿去工廠“擰螺絲”嗎?
誠然,特朗普的關稅確實已經促使一些公司開始在美國采購零部件,而不是從海外進口——這種轉變提振了一些美國中小型制造商的需求。但眼下這些企業似乎正面臨一個愈發緊迫的問題:招工難……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有近50萬個制造業崗位空缺。
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今年的一項調查則顯示,近一半受訪的制造業企業表示,他們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招聘和留住工人。
制造業企業招聘難的關鍵原因,無疑在于工作任務繁重、而工資卻往往并不見得有多高。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制造商通常會安排工人輪班工作,工時嚴格,但平均工資卻比整個私營部門低出了7.8%。作為對比,1980年時制造業工資還高出了3.8%。該行業工會代表人數的減少也加劇了這一困境。
就業研究機構Upjohn研究所經濟學家Susan N. Houseman指出,制造業雇主們還面臨著其他阻力:人們對工廠工作的誤解(認為所有車間都是骯臟和危險的),以及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制造業外遷潮造成的心理創傷。
“人們目睹了家鄉發生的一切,可能認為這并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Houseman表示。
管中窺豹:從一家鑄鐵件工廠說起
類似的現象,在一家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美國鑄鐵件企業Quaker City Castings里,或許便可見一斑。
每個工作日的清晨6點,一群體格健壯的工人便會穿著鋼頭靴,準時踏入Quaker City Castings的工廠,開始制作砂模、澆注熔融金屬,并打磨鐵鋼鑄件。
這些工作不僅很累,還存在著辦公室文職工作所沒有的危險隱患,因而空缺崗位長期難以填補。即使成功招到工人,要留住他們也困難重重。因此,盡管這類工作被政客們奉為崇高,但普通美國人往往避之不及。
“很多人說他們不會在這樣的地方工作,因為太辛苦了,”現年25歲的Quaker City工人Zachary Puchajda說道,他是在一位在該工廠工作的朋友的介紹下,才開始從事金屬鑄造行業的。而這種艱苦的體力勞動,正是特朗普總統所設想的能重振美國制造業霸主地位的工作類型。
Manufacturing Institute是一家專注于該行業勞動力發展的非營利組織。該機構總裁Carolyn Lee表示,勞動力短缺正使得許多類似的制造業企業臨時擴大生產規模面臨挑戰。“你不能只是把工廠建起來,然后就指望工人從天而降。”
她認為,制造商必須提供新的激勵措施,包括更多白領階層已享有的彈性工作安排,這正是藍領群體日益增長的需求。
但現實情況卻很難實現這一點。Quaker City Castings總裁Dave Lordi表示,關稅政策使公司訂單短時間內激增了25%。他表示,若該趨勢持續,該公司還將不得不需要增加第二班次。
包括Quaker City Castings在內許多制造商還發現,員工留存與招聘同樣困難,新員工常因更輕松或高薪的工作而離職。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后,Quaker City Castings曾將平均工資提高了30%。盡管如此,每雇傭的20名員工,往往只有兩到三人會決定留下來工作,而其他人則會在幾周或幾個月后就辭職。
Puchajda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在Quaker City工作,是因為這里的時薪比他之前在當地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的工作高出2美元。他將堅持下來的原因歸功于建筑工人父親培養的職業道德。不過,Puchajda認為自己在同齡人中是個例外。“我認為現在年輕人的主要問題在于,太多東西來得太容易。”
除了薪資和工時等問題外,Quaker City在尋找有經驗工人方面面臨挑戰——多數崗位需要現場學習的技術能力。某些工作如按精確藍圖制作木模,需要工程技能。工人們需在近3000華氏度(相當于1649攝氏度)的熔融金屬爐旁作業,時常搬運重型設備,并需要佩戴安全帽、面罩和呼吸器防護火險粉塵。
顯然,美國制造業復興的愿景與骨感現實之間,正橫亙著難以逾越的勞動力鴻溝。
AI生成的“胖子工人”諷刺視頻所揭示的,或許不僅是人們對美國制造業勞動力短缺的戲謔想象,更是產業政策與就業市場嚴重脫節的真實寫照。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