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賦能教育教學!福建校園刮起“AI風”

賦能教育教學!福建校園刮起“AI風”

新火種    2025-05-15

這個學期,福建多地中小學校刮起“AI風”。不少學校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新路徑。

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還在提供個性化學習、心理輔導、后勤保障等方面發揮作用。

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作為福建首個實現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學校,廈門雙十中學DeepSeek已運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各學科組積極嘗試AI與教學的融合路徑。在“學科成果交流會”上,AI賦能的課堂案例驚艷亮相,“智慧作業批改”為老師們節省時間和精力,“AI心理小屋”化身師生情緒“翻譯官”。AI賦能的課堂案例不僅展示了技術的強大,更體現了教育創新的無限可能。

學校同步啟動“智慧教學先鋒計劃”,由學科帶頭人牽頭,通過示范課、教研沙龍等形式,推動全體教師深度參與AI工具的應用與資源開發。同時計劃組織物理、英語等學科上傳優質課件至校本資源庫,為全校師生提供“即取即用”的智能教學素材。

在接下來的“AI+教育”探索之路上,該校計劃采用“每周一主題”專項機制,使更多的功能模塊落地。

近日,泉州第一中學本地化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R1,成功構建了覆蓋教學全場景的泉州一中智能教育生態體系。

學校立足教學實際需求,由教師團隊自主開發了126個學科教育智能體,全面覆蓋備課、授課、學習、評價與管理五大核心環節。例如,語文組的“文言文穿越助手”可實時生成歷史場景劇本,物理學科的“實驗仿真引擎”支持三維建模與參數調試;數學學科的“AI數理推演引擎”內置多模態神經網絡,可解析學生手寫步驟與語音提問,實時生成解題推理鏈;美術教研組更創新開發“傳統工藝數字復原系統”,以數字化手段助力非遺技藝傳承。

目前,這些智能體已全面融入日常教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智能體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精準匹配適合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資源。例如,信息組開設“AI+編程”校本課程,調用編程智能體,為學生提供虛擬編程環境、智能糾錯、實時反饋等功能

該校計劃年內完成“人工智能教學平臺二期”開發,通過嵌入開源硬件搭建AI與真實場景的交互通道,賦能科學實驗與項目式學習創新。

漳州市陽光學校(原漳州市聾啞學校)也在本學期積極探索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為福建省首個實現本地化AI平臺建設的特殊教育學校。該平臺基于開源框架優化,現階段搭載DeepSeek 70B大模型模塊,實現校內局域網訪問。

相較于普通學校,特教AI應用更需平衡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漳州市陽光學校聚焦特教真實需求,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特征及殘障類型導入數據庫,并計劃在未來3至5年,進一步深化教學場景應用,開發多模態學習評價系統,推進個性化教學支持系統建設,

AI體測機上線

在廈門實驗小學,上學第一天,孩子們就發現校園里多了幾臺AI體測機。對著屏幕舉手識別之后,孩子們做起開合跳、高抬腿、立定跳遠等運動,系統可以實時記錄下每個人的運動情況。

該校體育課堂采用"AI跟練-分組競技-數據復盤"三階教學模式。體育課、體鍛課,授課老師借助AI智慧屏,為學生組織多樣熱身活動,充分發揮AI熱身功能。

依托AI運動處方系統與智能體測微站,廈門實驗小學打造"5分鐘自主訓練圈"。通過無感體征識別技術,支持開合跳、深蹲跳、籃球運球、足球踩球等12項基礎素質訓練及足、籃球運球等專項技能測評,實現即測即評的智能運動閉環。

今年,三明教院附小引入AI體育角,賦能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課中測試與課后自助鍛煉。

學生們只需進行簡單的人臉識別,即可快速登錄,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滿足不同鍛煉需求。

通過搭載自研的人工智能運動視覺算法,一體機可實時跟蹤并記錄每位學生的鍛煉次數、速度和節奏,同時在大屏幕上展示個人成績,讓學生們能夠即時了解自己的表現,促使他們在鍛煉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提高運動水平。教師也可以根據測試結果進行針對性指導,提升學生運動技能。

AI智能優化后勤服務

日前,南平市教育局已啟用“南平教育局學校食堂AI智能平臺”,實現對市屬學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進行統一平臺的透明化監管。

南平市教育局統一對8所市屬學校12個校區食堂的食品倉庫、食品加工間、明檔口區域等增加高清攝像頭,通過網絡實時傳輸匯聚、AI智能分析技術實現在市局校安科可視化大屏顯示市屬校食堂畫面實時輪巡及回看食品加工過程;針對食品加工操作、環境衛生情況進行自動識別、智能分析,對不規范操作如工作人員未佩戴口罩帽子、接打電話、垃圾桶未蓋、鼠患等情況第一時間形成預警提示信息并予以統計記錄。

新學期,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開學,被DeepSeek“硬控”了整個寒假的大學生們一進教學樓,又與AI撞了滿懷:AI咖啡機器人已經上崗,90秒做出一杯咖啡,有50種選擇,還能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廈大嘉庚學院引進三位AI咖啡機器人分別放置在三棟教學樓的一樓,AI咖啡師有850公斤重,但它有一只潔白靈巧的機械臂——師生通過手機掃碼,選擇口味、下單支付后,機械臂便開始工作:取杯、注水、磨豆、萃取、出杯,整個過程僅需90秒,一杯充滿“未來風”的咖啡送到你面前。

AI咖啡師850公斤的身軀不是白長的,理論上,它有50種咖啡可選擇,無論是濃郁的標準美式,還是奶香四溢的拿鐵,都是一鍵盡享,而且,價格很親民,目前定價是熱美式大杯6.6元,伯爵紅茶拿鐵大杯9.9元。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