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破局者華廈眼科:解碼眼科醫療的“第二增長曲線”

破局者華廈眼科:解碼眼科醫療的“第二增長曲線”

新火種    2025-05-14

在眼科醫療行業競爭白熱化的2024年,華廈眼科交出了一份營收40.27億元、凈利潤4.29億元的成績單。這份看似平淡的答卷背后,暗藏著企業深度轉型的謀篇布局。

“內生增長+外延并購”雙輪驅動、“人才培育+股權激勵”雙向發力、AI賦能精準優質診療,華廈眼科正通過這三大引擎,在行業變局中構筑新的“護城河”。

雙輪驅動助力核心業務穩步增長

我國眼科醫療服務行業正處于成長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灼識咨詢預測,預計到2025年,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21.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約為15%。作為眼科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受益于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得到了快速發展,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

從財報看,華廈眼科核心業務的穩步增長來源于“兩板斧”——其一是內生增長,其二是外延并購。

華廈眼科2024年屈光項目收入12.96億元,同比增長7.44%,占主營業務收入32.19%,較2023年提升2.13個百分點;公司第二大板塊,眼視光項目的增長潛力也不容小覷,2024年眼視光綜合項目收入10.69億元,同比增長5.15%,占主營業務收入26.54%,顯示公司在醫學視光業務方面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公司白內障項目2024年實現收入8.73億元。

雖然未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各業務板塊具體收入情況,但華廈眼科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屈光、眼視光綜合、眼后段業務同比保持良好增長,隨著全國各省份白內障人工晶體集采政策相繼落地,公司白內障業務有望企穩回升。

業務數據背后,是公司卓有成效的并購戰略。公司于2023年收購主營屈光業務的合肥視寧,并于2024年成功收購成都愛迪眼科(四川省首批、成都市唯一三甲眼科醫院,成都市眼科重點??疲珖\信民營醫院,首批西部十二?。ㄊ袇^)社會辦醫標桿醫院),成為擁有“雙三甲”眼科醫院的大型醫療連鎖集團。

公司自身對未來1-3年的并購及自建也有明確規劃,華廈眼科方面表示,公司“1236”戰略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也重申了管理國內200家醫院和視光診所的布局規劃。公司計劃在24個重點投資省份通過自建或并購方式進行擴張,綜合行業發展環境、公司經營需要等因素適當調整,穩健推進。

專家認為,華廈眼科的“內生增長+外延并購”發展戰略,精準匹配了行業特性與發展階段。內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于行業長期的需求以及公司在診療服務、專家資源和技術設備方面的優勢;而并購擴張則快速深化公司眼科醫療區域布局、并強化公司協同網絡,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綜合競爭力。

人才生態鏈+股權長效賦能

眼科醫療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人才始終是競爭核心,華廈眼科在此方面也顯示出堅實的根基和吸引人才的實力。

首先是核心專家陣容。華廈眼科在頂尖眼科學界專家數量與學術帶頭人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已匯聚一批知名眼科專家,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設立了國家臨床重點???,并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廈門眼科中心院士工作站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教授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同時與廈門眼科中心名譽院長劉祖國教授共同入圍全球“2024年度影響力榜單”,華廈眼科專家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2024年,美國KSL醫學診斷試驗室首席科學家沈龍教授正式加盟華廈眼科,擔任福建省眼表與角膜病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協助推進眼表與角膜病領域科研項目的開展;全國知名淚道病專家范金魯教授受聘為公司淚道淚器疾病特聘診療專家;公司及下屬醫院新引進了80名主治及以上全職高層次眼科醫療人才,加強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其中主任醫師22名,副主任醫師31名。

頂尖專家團隊不僅代表了華廈眼科高水平的診療服務能力,也為公司全國醫療服務網絡布局提供了人才基礎,強化了患者信任度。例如包括宋晏平、聶尚武等多位國內知名眼科專家加盟并擔任公司區域總院長,極大提升了公司在區域市場的影響力。

其次是研發人員,2024年年報顯示,華廈眼科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研發投入占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24年研發投入7063.2萬元,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加7.12%,碩士和博士學歷研發人員分別增加12.24%和13.51%,公司研發人員占比及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均優于同行上市公司。

據悉,華廈眼科通過"醫教研"一體化模式,依托臨床診療案例的積累開展科研工作,帶動臨床醫學科研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持續開展各類人才培育項目,并通過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學術共建、臨床研究等各項合作,實現教育培訓和臨床診療高度協同。

2024年,公司依托“兩院、兩所、三基地、三站”和“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中國眼科醫師精英人才計劃”,持續開展各類人才培育項目,并相繼啟動了“華廈眼科人才博聞計劃”、“南強醫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致力于長期、持續引進和培養眼科專業領域的高層次頂尖人才,打造“院士-骨干-青年”的多層次人才梯隊,持續構筑人才競爭優勢。

校企合作方面,公司在與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三十余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廈門醫學院、長沙醫學院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并掛牌成立附屬醫院、實踐教學基地、教師臨床實踐基地、眼健康服務基地、產學研創新基地。2024年,公司累計引進院校實習生175名,推薦畢業生243名,為公司醫療服務網絡布局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除了上述長效機制培養人才外,華廈眼科還從股權激勵方面來深度“綁定”核心人才。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華廈眼科前十大股東中有6個均為公司員工持股平臺,累計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19.1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員工持股平臺自解除限售以來均未發生股份減持,體現了公司員工對行業及公司未來發展的樂觀與信心。2025年,公司進一步推出了《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擬向296名核心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授予752.78萬股股票,既緩解了行業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壓力,又將個人收益與企業成長緊密掛鉤,有利于強化公司核心團隊對公司中長期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公司業績目標的實現。

AI賦能重構診療生態

智慧醫療是醫療服務行業的大勢所趨,面對年門診量超1.2億人次的中國眼科市場,華廈眼科正在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據悉,華廈眼科目前已在眼病篩查、診斷、個性化診療、智能客服等業務環節應用AI技術,先后建設了眼科通智慧診療服務平臺3.0、廈門眼科5G遠程診療智慧醫療平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多模態影像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平臺等多項智慧醫療平臺,并啟動了“華廈數智長城”計劃,全面構建人工智能在眼病診療中的應用。今年3月,華廈眼科正式落地DeepSeek本地化部署并搭建AI創新平臺,進一步深化AI融合與創新實踐,探索AI技術在診療輔助、患者服務、醫院運營、科研創新等場景的應用和發展,持續推動醫院智慧化轉型。

此外,公司自去年年初以來,陸續引進了愛爾康全光塑和全飛秒精準4.0兩項屈光新術式,進一步深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眼科診療方面的應用,推動公司中高端業務和毛利率提升。從已上線的醫院來看,新設備總體運營情況良好。而全飛秒4.0的系統集成更高級的大數據算法,能夠更精準分析患者的眼部數據,調整激光參數,確保每次手術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定制。

華廈眼科方面還透露,目前公司首批裝機的醫院全飛秒4.0占全飛比均超過50%;蔡司新一代機器人全飛秒VISUMAX800預計今年5月開始裝機,預計將對客單價進一步回升有積極作用;此外,公司已經開展了多例國產龍晶PR晶體手術,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成本可控、供貨穩定,對未來有晶體眼的屈光手術發展更有保障。

可以看到,華廈眼科并非孤立推進單一AI應用,而是圍繞"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鏈條打造技術矩陣,建立覆蓋全周期的智能診療服務體系,有利于形成服務閉環,有效提升患者粘性和滿意度。相較于依賴第三方提供系統,華廈自主掌控的大量高質量的結構化醫療數據將持續反哺AI模型迭代,尤其能在眼病??祁I域形成數據護城河,從而推動"數據-算法-應用"的正向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研報也“力挺”華廈眼科的AI布局。華泰證券在研報中將華廈眼科列為AI醫療領域重點企業,認為其與固生堂、愛爾眼科等公司共同代表了“科技驅動院端變革”的趨勢。

當7億近視人群、3億老齡人口構成的巨大市場,遇上醫??刭M、技術迭代、人才爭奪等多重挑戰,華廈眼科的轉型之路頗具行業標桿意義。從大手筆員工持股穩定核心團隊,到引進全球先進技術構建差異競爭力,再到AI重構運營效率,企業展現出的不僅是短期業績壓力下的應變智慧,更是對眼科醫療本質的深刻理解——唯有將人才價值、技術價值、效率價值熔鑄為新的價值三角,才能在行業洗牌中占據制高點。隨著2億回購資金轉化為人才激勵籌碼,加速“內生增長+外延并購”雙輪驅動,以及"醫療+AI"戰略的持續落地,華廈眼科的二次增長曲線值得期待。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