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集團模式?阿里已打通“1+6+N”各業務內網權限
《科創板日報》5月9日訊(記者 黃心怡)《科創板日報》獲悉,阿里昨日已經完成了內部論壇權限的打通。此前,在“1+6+N”架構拆分之后,菜鳥、釘釘、夸克等各業務的內網論壇一度被隔離,不能互相訪問。
5月10日是第二十一個“阿里日”。 為了紀念抗擊“非典”,阿里巴巴將每一年510設為阿里日。《科創板日報》從員工處了解到,阿里內部盛傳,或將宣布結束“1+6+N”組織架構,重回大集團模式。此外,還可能會宣布阿里合伙人的調整,一些老合伙人退下,由新一代的合伙人接替。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集團CEO吳泳銘今日在內網發帖,呼吁阿里人要回歸出行,重新走在創業路上。吳泳銘在帖文中表示,全球技術浪潮帶來的全新時代正在開啟。阿里巴巴必須放下過去的成績,回到創業初心,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啟一段全新征程。
吳泳銘強調了AI對于阿里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AI科技革命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復雜的改變,風險與機遇并存。阿里積累的技術、人才和資源,是面向新時代的優勢,但AI跨代際的創新也會瞬間將以往的優勢變為劣勢甚至桎梏。“我們必須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像創業公司一樣思考,從中創造機遇,否則我們面臨的只會是風險。”
過去兩年來,阿里集團確立了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主線,并對業務方向進行了重新聚焦和優先級的重組。吳泳銘透露,接下來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幾大核心戰役。這幾個關鍵戰役將由多個業務方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我們會選擇長期和全局的價值而非短期局部價值,以全局價值最優來制定集團各業務的協同策略。
吳泳銘稱,不能沉迷于過去的成功,要丟掉路徑依賴,打破組織慣性,超越內部視角。“阿里歷史上顛覆性的創新,恰恰都是打破常規,選擇了艱難且少有人走的路。同時,AI技術革命,也讓阿里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有機會產生更大協同效應,具備創造全新用戶體驗和價值的機會。如何運用AI技術重塑組織運作方式和提升效率也尤為重要。我們會在工具支持、組織保障、考核機制上全力保障,讓改變不僅落于口頭。”
2023年3月,阿里集團宣布啟動“1+6+N”的組織結構調整。其中,“1”代表阿里集團,“6”分別是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N”為阿里健康、盒馬、夸克等其他重要業務。時任阿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稱其為阿里成立以來最大組織變革。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隨后同年6月,阿里宣布張勇將卸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原職位分別交由蔡崇信和吳泳銘接任。同年11月,吳泳銘首次參加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重畫阿里巴巴戰略大圖,宣布暫緩盒馬鮮生IPO,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翌年3月,阿里集團公告撤回了菜鳥的赴港上市申請。
隨著阿里云,盒馬以及菜鳥上市計劃陸續被叫停,當初 “1+6+N”組織架構下各大業務集團走向獨立上市的暢想,已經按下暫停鍵。而通過協同效應加強核心業務,似乎成為阿里集團新的發展路徑。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必須進行深度戰略變革,方能在新時代重獲競爭優勢。
"從戰略層面來看,業務分拆是頗具前瞻性的布局,"張毅分析道,"這種方式在理論上能夠實現團隊目標、業務發展和績效考核的緊密聯合。但過去這幾年,并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成功,反而削弱了集團的整體協同效應。目前來看,阿里正在尋求整合來實現資源的集中。但從長遠來看,對于那些具備獨立發展潛力的業務單元,保持其市場化運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