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創業,悄悄盯上年輕人最愛的
給芭比化妝、換衣服、設計造型,或者對著芭比說話,把芭比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可能還會替她設想一個完美的故事,比如給她找一個男朋友,讓他們一起去度假、舉行婚禮…… 應該是很多女孩子小時候會做的事。雖然芭比沒法給出回應,但它的存在本身,已經是一種慰藉與陪伴。
現在隨著技術的成熟,AI 可以賦予芭比這樣的玩具們「生命」,讓它們不僅能與用戶對話,還能根據用戶需求和心情做出個性化的回應。
芭比們不再是無聲的玩具,而是能夠建立真實情感連接的「伙伴」。曾經存在于幻想里的互動,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這個趨勢不僅體現在傳統玩具上,也擴展到了二次元文化領域,形成了一個新的消費市場。
在上海的南京路商圈里,二次元濃度超標的谷子店擠滿了挑選棉花娃娃和手辦的 00 后——這是 2024 年年末,「谷子經濟」火熱的縮影之一。
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普及,谷子(二次元周邊產品)已成為粉絲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但這些周邊產品雖然被賦予了情感價值,終究是「不會說話的紙片人」,缺乏互動性,更難以滿足用戶對深度情感陪伴的需求。
用戶真正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可以收藏的角色,而是一個可以互動、交流、甚至伴隨左右的「朋友」。
二次元+AI,智能養谷也就應運而生。
01、AI 養谷:讓情感流動起來
所謂「谷子」,其實是二次元文化衍生商品的統稱,涵蓋了手辦、徽章、海報、卡片、掛件、立牌、娃娃等多種產品。這一名稱源自英文「goods」(商品)的音譯,由于這類產品不僅價格親民,還擁有廣泛的消費群體,逐漸演變成年輕人之間的一種社交貨幣。
傳統谷子市場的產品形態眾多:輕量級的徽章、亞克力掛件主打便攜,重量級的棉花娃娃、手辦則強調觀賞性,但它們都是「沉默的伙伴」,只能單向輸出情感。
谷子經濟的本質是情感經濟,然而目前的交互停留在單方面輸出,用戶更渴望的是雙向的情感流動。
但用戶對二次元角色的情感依賴,實際遠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強烈得多。許多用戶會帶著谷子帶出門,不管是吃飯、逛街還是旅行,都會專門跟谷子拍照合影互動。
Neurobo 創始人郭軼捷看來,這種訴求背后是傳統谷子產品亟需科技化升級的強烈信號。Neurobo 致力于精準抓住這部分二次元用戶——基于他們對角色的深厚情感羈絆,用智能谷子幫助虛擬角色與現實生活深度融合。
Neurobo(弈智交互)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創業公司,獲得前百度總裁、微軟副總裁陸奇博士創辦的奇績創壇的投資。團隊核心成員來自清華大學與日本筑波大學等海內外名校,致力于結合 LLM 與現實場景數據,讓二次元用戶可以將「谷子」變為隨身相伴,隨時觸達的實體情感伴侶。
Neurobo 正在構建一個以情境感知交互為核心的「養谷」平臺,養谷指的是通過不斷互動,讓虛擬角色通過實體谷子逐漸理解并回應用戶情感的過程。
初期,Neurobo 推出了一種「捏」智能谷子的工具,讓用戶可以在不同情境下,通過平臺設計并編輯與自己喜愛的虛擬角色在通過智能谷子發生的互動。
同時,團隊還在開發一個「智能娃包」相關的硬件產品。普通的「娃包」其實就是用來攜帶和保護娃娃的包,Neurobo 做的「娃包」則不同,依托其內置各類傳感器、麥克風、揚聲器等硬件設備,及其自研的情境感知交互系統,讓用戶能在物理世界與角色進行深度互動,包括「娃娃」感知用戶的動作和情緒,并根據這些信息調整角色的行為反應。
用戶可以通過與「娃包」的互動,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回應,就像與一個真實的朋友在交流一樣。
比如,在產品測試中,有用戶帶著 Neurobo 的「娃包」出門,「娃包」識別出附近有用戶喜歡的火鍋店,就會問用戶要不要去吃,這種貼心程度,跟真人朋友也沒什么區別了!
隨著對現實場景數據的積累,Neurobo 可以讓谷子逐漸「理解」用戶的行為、情緒和社交習慣,從而實現真正的深度陪伴。Neurobo 的創新嘗試解決了虛擬角色與現實世界隔閡的問題,并通過技術手段讓這些角色具備了更強的情感連接性。
通過二次元角色與現實世界進行深度互動,讓這些虛擬角色具備類似真實伙伴的陪伴能力,就是 Neurobo 的核心理念。
無論是「捏」谷子的交互創作過程,還是通過硬件實現的深度互動,Neurobo 都是在嘗試突破傳統二次元產品的邊界,力求讓虛擬角色真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情感化的陪伴體驗。
02、AI+硬件的新機會
在剛過去不久的 2024 年,AI 硬件賽道儼然已成為科技巨頭與創新玩家的競技場。
眼鏡領域有 Meta、Rokid、百度、閃極科技等推出新品或公布進展,用 AI 給了眼鏡這個產品全新的生命力;耳機領域有字節跳動推出 OlaFriend,在耳機里藏了個「靈魂伴侶」。
而在 CES 2025 展會上,一場「情感科技革命」爆發了:Yukai Engineering 的貓耳機器人 Mirumi 用撒嬌治愈孤獨,Nékojita FuFu 的仿生寵物能感知主人情緒波動,還有專為銀發族設計的 Romy 陪伴機器人,用 AI 重新定義「孝心經濟」。
這一切的背后,是大模型技術掀起的多模態交互革新。AI 與硬件的結合不再只是錦上添花,而是成為真正提升體驗、開辟新市場的剛需,也因此,AI+硬件被視作 2025 年的 AI 落地的主要機會之一。
據行業估算,2024 年全球 AI 硬件市場規模為 537.1 億美元,預計到 2033 年將達到 4735.3 億美元,其中陪伴型產品正以年均 25% 的增速狂奔。百億級情感經濟市場的門正在打開。
一方面,人們對于情感陪伴的需求只增不減,AI 技術恰逢其時,為滿足這一需求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通過賦予玩具等產品智能交互能力,使其成為人們的情感寄托對象,填補情感空缺。
另一方面,二次元文化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其虛擬角色和故事內容有著很高的情感價值和商業潛力。
將 AI 與二次元巧妙結合,不僅能創造出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體驗,還能通過個性化定制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粘性,讓粉絲與虛擬角色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目前,大模型應用主要集中在線上——比如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情感陪伴應用 Character AI 在 2024 年達到了 2200 萬月活躍用戶,并且其下載量接近 1900 萬次。
但行業內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將大模型與硬件結合,將釋放出更為巨大的潛力——另一個數據是,據了解,2024 年 AI+玩具領域則大約完成了 500-1000 萬臺的出貨量,預計今年出貨目標在 5000 萬臺以上(含合作伙伴),增長態勢迅猛,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AI+玩具有望成為大模型技術落地的一個關鍵機會,但同時也面臨相應的挑戰。
首先,技術的復雜性和硬件的實現難度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從 AI 模型到硬件設備的結合,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細致的技術研發和不斷優化,以確保用戶獲得流暢的體驗。
要讓比較小型的硬件實現多模態交互,需在算力與功耗間找到平衡。比如棉花娃娃內部空間有限,可能就需要為傳感器設計定制芯片,模型也需進一步輕量化處理。
此外,情境感知的準確性直接決定用戶體驗。要讓用戶能夠真正感受到與虛擬角色的情感互動,系統需要精準理解和響應用戶的行為和需求。
如何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讓他們接受并融入這種基于虛擬角色的互動模式,也是 Neurobo 這類公司面臨的一大挑戰。二次元文化的受眾雖然也不少,但要引導這些用戶從傳統的收藏向互動轉變,依然需要耐心和更多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 AI 的發展,為「谷子」文化的消費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AI 可以幫助用戶在高度個性化的需求下創造出符合自己喜好的內容和產品,定制角色與互動模式,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內心的情感共鳴和精神滿足。
未來,AI+玩具可能會容納一個充滿情感價值與個性化體驗的巨大商業空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