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機器人成騷擾電話“幫兇”|直擊315晚會

AI機器人成騷擾電話“幫兇”|直擊315晚會

新火種    2025-05-05

DoNews 3月15日訊,202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外呼行業亂象,部分企業通過AI機器人、虛擬運營商“小號”等技術手段,讓騷擾電話變得規模化、隱蔽化,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過去一年,互聯網上涌現大量外呼公司廣告,宣稱通過AI機器人實現“日均撥打10萬通電話”“精準拓客”。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公司利用智能外呼系統,將真人錄音與預設話術結合,打造“以假亂真”的語音交互。

一臺智能機器人年成本僅約1萬元,日均撥號量可達上千次,遠超人工客服。優音通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更直言:“今天打10萬個電話,一次打100到200個?!?/p>

然而,這種“高效”是對消費者隱私和生活的肆意侵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未經同意的營銷電話屬違法行為。

但外呼公司通過虛擬運營商(虛商)的“小號”規避監管,這些號碼無需實名認證,且無實體SIM卡,可批量購買并頻繁更換。更隱蔽的是“打顯”技術——外呼公司通過軟件篡改來電顯示,使號碼歸屬地與接聽者所在地匹配,騙取信任。

沃創云科技翟經理稱:“號碼池覆蓋全國,系統自動調用當地號段。”部分企業甚至使用多卡槽外呼設備,插入虛商實體卡實現“打顯”功能,如合眾易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5卡槽設備。

盡管消費者投訴頻發,外呼公司卻憑借與運營商的“關系”輕松化解。淘金你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楊經理稱:“小投訴可通過內部申訴處理?!奔幢惴馓?,企業也可迅速更換線路或號卡,成本近乎為零。飛鴿傳書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透露,近期剛處理完一起“棘手投訴”,但業務未受任何影響。

電話銷售行業看似有著嚴格的監管,但外呼公司利用各種手段一一化解,利用獲客軟件偷取消費者電話號碼,虛擬運營商有大量的“小號”,再加上AI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力,形成了外呼公司電話銷售的灰色產業鏈,也讓消費者們日常頻頻被騷擾,行業亟需更進一步的監督和管理。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