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驅動下港股正熱,如何用ETF把握市場機遇?

AI驅動下港股正熱,如何用ETF把握市場機遇?

新火種    2025-05-04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迎來了久違強勢,恒生指數顯著反彈。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自今年1月14日以來,恒生指數的漲幅接近30%。在此之中,科技股表現尤為亮眼,恒生科技指數已從年內低位反彈逾40%。相關ETF更是交投活躍,智通財經APP注意到,3月份以來,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日均成交額在20億元左右,換手率也維持在20%上下。

image.png

國泰君安表示,中國企業在AI大模型領域的突破改善預期,港股市場吸引力上升。隨著近期中國企業在AI大模型領域有所突破,港股前景繼續改善,中國AI資本開支周期或正在展開,吸引外部資金重新關注低估的港股市場。中信建投也強調,本輪回升的核心驅動力源于DeepSeek橫空出世帶來的AI產業預期革新。

可見AI概念已成為推動此次港股“科技牛”行情的重要“催化劑”。

“AI牛”行情仍具看點

基于基本面、產業層面的相似性,有分析指出今年的行情大概率是2013-2015年科技牛市的翻版。隨著市場共識持續向AI主線的科技方向凝聚,TMT成交占比一度升至歷史高位,也引發了市場對于本輪行情的交易情緒是否已到高點、行情會否終結的擔憂。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此次由國產大模型DeepSeek引爆的“AI牛”行情還遠未結束。相較于2013-2015年互聯網+行情,從滲透率和業績兌現度兩大方面來看,本輪行情仍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先從技術的滲透率來看,互聯網+行情始于移動互聯時代,據統計,行情啟動之時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已形成成熟用戶生態,兩者的滲透率已分別達到57%及45%。反觀此次AI行情,當前AI服務器的滲透率于2024年僅為15%,其于C端的終端應用更是剛剛起步。以AI手機為例,當前全球出貨占比不足3%,發展前景可謂巨大。

而在業績兌現度方面,智通財經APP注意到,2013-2015年TMT板塊通過業績驅動估值提升。據悉,期內40%的傳媒個股凈利潤增速均超50%,其中2015 年手游公司平均 ROE 達 21%,隨后形成從通信設備到軟件開發再到內容服務的業績接力。

相較之下,當前 TMT 板塊仍以估值驅動為主,除光模塊等上游環節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外,電子行業、計算機行業、傳媒行業凈利潤增速并未實現大幅提升,綜合來看AI應用端盈利改善企業占比不足 18%,因此業績整體兌現度還不高。預計隨著下游應用多個板塊的業績持續兌現,相關板塊的業績與股價走勢也將呈現更強的正關聯。

南向資金成主力

智通財經APP還注意到,南向資金的加速涌入成為此波行情走勢上揚的核心驅動力。據統計,截至2025年3月12日收盤南向資金的凈流入量已經3657.21億港元,同比大增超4倍。而在2025年3月10日,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港股296.26億港元,更是創下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若拉長時間線來看,南向資金已連續20個月凈流入港股,累計凈買入額近4萬億港元,成交額占比更是從2020年的20%躍升至如今的45%。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持續加碼流入港股市場,不僅反映了市場對港股的配置需求,也有望帶動更多資金關注港股,帶動南向資金對港股定價權的增強。

從布局方向來看,相較于2024年對“高股息”銀行業的青睞,2025年以來,南向資金呈現出明顯的向AI相關科技成長領域布局,反映對AI產業革命的樂觀預期。

國泰君安指出,港股經過3年的悲觀避險交易后,整體預期不高,風險偏好低的外資在過去3年已被大部分出清。隨著近期中國企業在AI大模型領域有所突破,中美在AI領域的差距縮小,“美國例外”論敘事映射至中國資產,港股前景繼續改善,中國AI資本開支周期或正在展開,吸引外部資金重新關注低估的港股市場。

摩根資管也表示,中國資產重估才剛開始,市場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過程——即在估值提升的同時,企業盈利也逐步改善,從而有望推動市場進入一個較好的投資階段。

AI應用場景加速拓展

據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五大趨勢》報告指出,AI 規模化應用的時代正加速到來。近年來,AI 產業也正在從基礎設施向消費生態和應用場景加速拓展。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中國的AI醫療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根據《IDC市場報告》,預計到2026年,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將達到13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目前,AI在醫院的應用主要在兩方面,首先在流程上,可以優化醫院運營和患者體驗;其次在業務上,可以輔助醫生提高其診斷效率和診療能力,目前已有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 以占臨床數據80%的醫學影像為例,華為醫技數字化2.0解決方案,在放射影像場景中,AI質控的準確率達98%,輔診結果敏感性和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醫生診斷用時節省40%。在超聲場景中,實現全域超聲AI實時輔助診斷和集中質控,超聲質控由抽檢變為全覆蓋,結節檢出率超過95%,全域AI實時輔助診斷端到端時延小于150毫秒。 在這些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中,商業化也在不斷實現突破。

而在汽車賽道,中國互聯網企業憑借場景理解能力、數據積累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在應用側展現出的競爭力更是不可忽略。

以智能駕駛為例,隨著AI的引入,特別是強化學習算法,使車輛能夠根據實時路況、交通規則和自身狀態,快速做出最優決策。同時,AI還具有學習與適應能力,這使得自動駕駛系統能夠不斷進化和完善。以小鵬汽車為例,作為國內首個將端到端大模型量產上車的車企,小鵬汽車2024年智駕功能用戶使用率超過97.3%。展望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極有可能突破十萬億美元大關,若再融入AI技術元素,無疑將構建起一個體量巨大、潛力無限的市場空間。

綜合來看,2025年作為AI智能體爆發的元年,AI應用的快速普及和創新一定會產生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擁有大量且優質的AI應用產業鏈公司及互聯網龍頭企業的港股市場優勢盡顯。而從南向資金的流動,也映射出國內資產對被低估的港股市場機會的敏銳觀察。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效覆蓋港股 AI 核心資產的ETF產品持續受到市場關注。

中概互聯網 ETF(513050)、港股通互聯網 ETF(513040)等產品聚焦港美股互聯網龍頭成分股覆蓋AI全產業鏈,包括阿里、騰訊、小米等熱門標的。其中,中概互聯網 ETF(513050)規模高達近400億元,其已較年內低位漲超35%。通過ETF這類便捷投資工具,可以助力投資者及時把握市場多元化機遇,便捷布局AI產業發展機遇。

image.png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