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行業聚焦“人工智能+”,2025年資管科技研討會破題:技術底座決定新排位
4月22日訊(記者 林堅)在大資管時代的浪潮中,金融科技與資產管理行業的深度融合呈現新的特點,比如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更加強調風險管理的標準化,又兼顧產品的差異化、策略標準化、管理流程化。2025年,資管機構應當如何規劃并推進科技建設以適應新的市場與趨勢?4月18日舉辦的“資管科技2025春季研討會”給出了新的研判,具有新時期下的重要參考價值。
本次研討會在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50人論壇主辦,華銳技術、海光信息承辦。今年研討的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建設的趨勢。
作為主辦方之一,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提到,“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既是國家的核心戰略,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實踐來看,伴隨技術的普及與融合,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在發生著變化。需要利用技術突破原有的生產模式,探討新的發展空間和新的增長曲線。未來,要積極搭建行業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引領金融與數字技術的協同發展。
華銳技術董事長鄒勝同樣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投資管理平臺市場正處于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其中呈現出多方面的轉變趨勢:包括從投資交易向投資管理、緊湊型系統向松耦合平臺、傳統設計范式向先進設計范式、傳統技術架構向先進技術架構、單純平臺化向“平臺化+智能化”的轉變。
鄒勝重新定義了投資管理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他表示,EDA架構、高性能計算等新技術的成熟應用,以及AI的迅猛發展,使新興資管科技公司得以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同時也為資管行業帶來更多、更優的選擇。
“未來比拼的不再是單一技術,而是誰能更快將AI轉化為業務洞察力,比如以智能平臺為樞紐,打通投研-交易-風控-合規全鏈路,驅動資管行業從經驗決策邁向數據決策。”有受訪人士曾在與記者溝通過程中表達過這一觀點。可以看到,在這場轉型浪潮中,技術底座的建設速度,或將決定下一階段的市場排位。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新一代資產管理平臺建設需要緊密圍繞業務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目前來看,傳統資管包含三大核心系統,即投資交易、TA(過戶登記)與估值,它們構成了傳統資產管理體系的核心框架。不過礙于自身滯后性,傳統投資交易系統存在明顯不足,主要在三個方面:架構上屬于緊湊型(AllinOne)與緊耦合設計,欠缺響應多樣需求的靈活性;技術陳舊且升級滯后,合規風控性能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面前愈發不足;組合管理與指令管理能力薄弱,同時系統定位過度側重投資交易,功能單一化問題突出。
自研和廠商協作共存是當前資管平臺的現狀,也是破題所在。記者注意到,華銳技術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M9也在本次研討會上亮相發布。據華銳技術投資管理產品部總經理孫曄介紹,M9通過各模塊的緊密協同,實現組合管理、指令管理、交易執行、風險控制與數據管理的一體化,為資產管理業務提供全面、高效且靈活的技術支持,助力提升資管業務的綜合管理水平與運作效率。
看點一:資管科技整體發展趨勢如何?
本次會議匯聚了來自基金公司、保險資管、銀行理財、研究機構等領域的百余位行業專家,共同探討資管行業在AI技術浪潮下的轉型路徑與未來圖景。
作為今年研討會的重要嘉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創院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顧問屠光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從宏觀視角出發,分析了資管科技發展趨勢以及對資產管理行業的深遠影響。
屠光紹表示,在金融強國建設進程中,資產管理作為數字金融重要領域,其服務供給能力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亟需借助數字金融,通過投研、資產組合等應用補短板,推動行業發展。
他認為,目前來看,新經濟發展催生新資產形態與管理需求,目前資管行業需關注三大方向:一是盤活傳統資產,提升有效資產比重;二是聚焦新資產類型發展,如完善數據資產制度體系,為碳資產發展筑牢數字金融基礎;三是審慎對待全球數字資產,探索其與實體經濟結合路徑。
屠光紹認為,人工智能的領先發展,為新一代資產管理平臺建設帶來機遇與挑戰。關鍵在于融合傳統與新資產形態,通過人工智能優化設計,增強平臺包容性,以適應前沿資產管理需求,推動資管行業邁向新高度。
楊濤表示,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判斷構成了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外在壓力。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使得金融業遇到越來越多沖擊和挑戰。行業層面,銀行凈息差下降、資管行業需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等挑戰凸顯,數字化轉型和包括大模型在內的技術變革,在帶來的新業務、產品、場景的同時,最終適應大的周期性轉變所帶來的挑戰。其中,數字金融帶來了大模型應用變革的強大動力。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底層支撐,數字金融融合金融科技,推動產業鏈數字化,服務數字經濟。
楊濤展望,AI 大模型應用在金融領域機遇與挑戰并存。戰略壓力、數字化升級需求、技術要素完善等帶來發展契機;但可解釋性、準確性、算法趨同問題亟待解決,需要監管、技術層面協同應對。總體來看,開源服務與開放生態成為主流,大模型金融應用迎來新趨勢。
看點二:需求端變化調整、傳統系統面臨迭代
資管行業正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這也對投資管理平臺提出更高要求,這是資管科技發展趨勢的一環,也是本次春季研討會的關鍵議題,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
一方面,規模與競爭格局重塑成為核心特征。自中國在2019 年躍居全球第二大單一資管市場后,業務規模持續擴張,要求投資管理平臺提升承載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投研、投管一體化平臺加速建設以應對費率下降壓力。
同時,市場結構顯著調整,“固收+”產品快速擴張,固收類產品成為主流,銀行理財資金委外需求增長;被動投資與全球化資產配置蓬勃發展,ETF基金規模三年間激增,QDII基金規模持續攀升,跨境資產管理系統建設與技術創新協同推進。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驅動行業轉型升級,人工智能與合規風控數智化成為焦點。AI技術深度滲透資管全流程,頭部機構借助AI重構投研與客戶服務體系,隨著大模型技術突破,智能生成應用不斷拓展。在合規風控領域,資管機構融合AI、大數據與高性能計算強化風險預警,但風險數據整合難題仍制約數智化風控水平提升,行業亟需突破系統瓶頸,推動 “AI 驅動”運營模式的深化與完善。
基于資管行業的新趨勢以及傳統系統的掣肘,據華銳技術董事長鄒勝在會上分享介紹,為彌補不足,傳統投資交易系統供應商也開始升級,并向國外領先系統學習,改進PMS(組合管理系統)和OMS(指令管理系統)的短板,構建基于IBOR的資管一體化平臺。平臺涵蓋研究員、投資經理、交易員等角色,集成PMS、OMS、EMS等模塊,通過CMC(指令合規/交易合規)協同運作,以IBOR與公司級數據中臺為底層支撐,銜接TA、估值等模塊,整合多業務數據,形成綜合性、擴展性更強的一體化管理體系。
華銳技術深入研究了貝萊德一體化投資管理平臺Aladdin以及SimCorp綜合投資管理解決方案Dimension兩大世界級資產管理平臺,總結了它們的共同特點:一是管理資產規模龐大,用戶眾多,綜合能力強大;二是采用松耦合、模塊化設計,可擴展能力強,有多樣的外圍技術生態為平臺強化各項能力;三是均把組合管理、指令管理、交易執行、合規、風險管理、績效歸因作為基礎核心模塊。
看點三:資管行業新業態已有了積極實踐
可以預見現階段,資管機構通過升級投資管理系統實現效率提升,同時借助AI技術優化投資組合、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和風險管理能力,在研討會的主題演講環節,來自保險資管、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的機構代表分享了公司在資管科技領域的實踐與思考。
泰康資產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遲哲探討了資管科技新質生產力,分析了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的實踐與思考;富國基金首席信息官李強分享了富國基金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建設實踐,展示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提升資管效率;易方達基金董事總經理、系統研發中心總經理唐永鵬介紹了投研一體化平臺建設及大模型應用賦能實踐,強調了人工智能在投研中的關鍵作用;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數據資產平臺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李金龍分享了招商銀行大模型應用實踐,展示了銀行業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
分享實踐的資管機構代表較為一致地提到,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既要向內建設,也要對外合作共贏,在自研的基礎上,引入廠商合作或者外延系統,需要和更多資管科技公司合作,也驅動資管科技公司迭代技術,匹配訴求。建設過程中要重視業務痛點與業務體驗,而不是為了升級而升級,要重視統一架構治理。
看點四:如何解決痛點?新平臺要架構領先、效能倍增、極致體驗
記者了解到,目前業界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建設已有非常好的實踐案例。以前文提到的華銳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M9為例,公司在過去的六年邁出了四大步,與行業共創,包括與泰康資產、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合作,不乏看點與創新點。
M9基于世界級低時延消息中間件AMI打造,深入研發完善資管EDA事件驅動架構,確保系統具備出色的靈活性、擴展性與性能,有力支撐上層業務模塊的穩定運作。華銳技術董事長鄒勝表示,華銳低時延消息中間件AMI對標全球頂級消息中間件,在低時延、吞吐量、可用性等維度表現突出。國內競品比較中,華銳AMI具有部署規模大、成熟度高、穩定運行時間長、應用場景豐富、關鍵應用檢驗充分、適配硬件廠家豐富等顯著優勢。
在宏觀經濟波動與地緣政治格局重塑的雙重作用下,投資領域的風險圖譜呈現前所未有的復雜性,驅動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記者綜合采訪發現,目前投資管理平臺正從收益導向型模式演進為風險預警型架構。
M9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華銳技術董事長鄒勝稱,華銳新一代資管合規風控系統基于智能因子實時計算平臺、風控模型及算法、金融大模型及智能體,打造FAST+五大技術內核:
看點五:共建生態與信創攻堅
可以看到,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建設有了新的要求與趨勢。今年“資管科技2025春季研討會”第一場圓桌也延伸討論了這一問題。
圓桌由招銀理財首席信息官茍宏主持,泰康資產潘再興、富國基金李強、華夏基金齊瓊、匯添富基金周建軍、銀華基金林曉輝等嘉賓圍繞新一代投資管理平臺的規劃與建設路徑展開了深入討論。整體來看,他們認為新一代平臺應具備高度的智能化、靈活性和安全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
主題圓桌第二場則深入AI與資管EDA架構深入應用研討,側重點更明顯。圓桌由南方基金數智科技部總經理楊東波主持,太保資產喻濱、永贏基金趙興元、嘉實基金舒劍橋、華銳技術孫曄、財躍星辰萬軍等嘉賓就AI與EDA架構在資管領域的深入應用進行了研討。討論聚焦于如何在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和EDA等技術架構創新的浪潮中,抓住機遇提升投研效率、優化風險管理以及推動產品創新。
與會人員感受一致,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資產管理行業有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其中有個很關鍵的展望,就是行業也呼吁,要共建生態與信創攻堅。
華銳技術長期聚焦信創攻堅,這次,華銳技術董事長鄒勝也分享了公司的實踐。他說,一方面是全棧信創解決方案構建,通過分層擇優、垂直整合及深度適配優化,打造更可靠、高性能的證券與資管全棧信創解決方案,覆蓋核心交易、實時風控、投資管理等應用系統。
另一方面,是強調底層技術自主與架構創新。基于對底層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完全掌控,借助架構創新、重構核心應用、推動產業鏈深度協同及金融機構大規模使用,有效重構證券、資管核心系統供應鏈,實現性能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達成更先進的替代效果,保障自主可控的同時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