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葛蘭和她的產品如何了?規模穩在400億,一季度入手創新藥

葛蘭和她的產品如何了?規模穩在400億,一季度入手創新藥

財聯社記者周曉雅    2025-04-24

4月22日訊(記者 周曉雅)醫藥賽道回暖,葛蘭在管產品的調倉情況也受到市場關注。

今日,葛蘭在管3只公募基金披露一季報。截至一季度末,葛蘭在管公募基金規模為404.47億元,較去年底的404.51億元稍有下滑,而整體管理規模則是406.15億元。

image

具體來看,3只產品一季度凈值表現分化,能夠投資港股標的的中歐醫療創新在一季度反彈力度最顯著,凈值回報在20%以上,葛蘭在該產品上加倉港股尤其是創新藥、生物醫藥板塊。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一季度凈值上漲約2%,同樣加碼創新藥,階段性獲利了結部分個股,中藥板塊個股也被減持。

中歐明睿新起點出現小幅凈值下調,該基金的調倉動作也相對較顯著,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只個股發生變化。

展望后期,葛蘭仍舊看好創新藥持續突破、消費醫療復蘇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國產替代等方向。在她看來,A股市場二季度或延續結構性行情,驅動邏輯可能從主題預期轉向基本面驗證與政策催化并重。

加倉港股,百利天恒新進重倉股

3只產品中,中歐醫療創新在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最為亮眼,期間凈值上漲20.33%,基金份額出現贖回,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環比增至81.99億元。

該基金在今年一季度的權益倉位仍維持九成以上,但港股倉位環比提升較多。

截至一季度末,權益投資中的港股持倉市值為38.44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46.88%,去年底該比例為38.29%。在港股的加倉也集中在醫療保健行業,而今年一季度,創新藥產業鏈尤其是港股創新藥表現突出。

與去年底相比,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僅有1只改變,百利天恒新進前十大重倉股行列,海思科退出。

具體來看,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藥明合聯、科倫博泰生物-B、藥明生物、藥明康德、康龍化成A股和H股、康方生物、恒瑞醫藥、凱萊英A股和H股、百利天恒 、泰格醫藥A股和H股。

其中,除了新進的重倉股,科倫博泰生物-B、藥明生物,以及康方生物3只H股的持股數量有所增加,其余的均被減持。

加倉方向也能看出該基金對創新藥的布局,作為重倉股中加倉幅度最大的一只(持倉數量環比增加三成以上),科倫博泰生物-B今年一季度漲超70%,公司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開發方面經驗豐富,旗下多個產品年內商業化。

入手科倫藥業,看好創新藥持續突破

相比之下,中歐醫療健康的權益投資范圍僅在A股市場,今年一季度凈值則上漲2.37%。產品規模也環比縮水至311.79億元。

科倫藥業在今年一季度新進中歐醫療健康的前十大重倉股,該企業也是前述科倫博泰生物的控股股東,同仁堂則退出前十大重倉股。

大手筆的買入下,中歐醫療健康也新進科倫藥業的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為第五大流通股東。

整體來看,截至一季度末,中歐醫療健康前十大重倉股依次是恒瑞醫藥、藥明康德、康龍化成、邁瑞醫療、泰格醫藥、愛爾眼科、凱萊英、東阿阿膠、科倫藥業、華潤三九。

展望二季度,葛蘭仍舊看好創新藥持續突破、消費醫療復蘇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國產替代等方向。

她分析,創新藥領域,全球合作持續推進及關鍵臨床數據披露值得期待。中國企業在ADC、多抗、多肽等領域的競爭力已逐步獲得全球認可,與國內企業的項目合作已成為海外公司管線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海外企業在收購國內品種后正持續推進多種適應癥的全球臨床試驗。AI 制藥技術在靶點發現中的應用及其對研發效率的提升也值得持續關注。

消費醫療板塊則是結構性機會有望延續。其中,提到醫美、眼科等可選消費領域終端需求有進一步回暖。同時,家用醫療設備在老齡化趨勢下需求將穩步增長。醫療設備板塊有望持續復蘇。

科技成長領域仍為核心主線

中歐明睿新起點的調倉動作相對較顯著。該基金凈值在今年一季度下跌3.85%,基金規模回落至10.69億元。

中芯國際、比亞迪、芯原股份、韋爾股份新進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長電科技、新易盛、中際旭創、寒武紀退出。值得留意的是,寒武紀才在去年底新進前十大重股,持股數超13萬股,而一季度該股累計跌幅超5%。

立訊精密、兆易創新、寧德時代這前三大重倉股的位次不變。

葛蘭在季報提到,A股市場二季度或延續結構性行情,驅動邏輯可能從主題預期轉向基本面驗證與政策催化并重。

具體來看,她仍舊看好供給創新、渠道下沉、消費升級等方面的投資機會。她認為,科技成長領域仍為核心主線,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景氣度或向應用端延伸,商業化落地加速的細分環節有望持續受益;機器人產業進入關鍵政策窗口期,技術突破與供應鏈本土化或催生新的投資機會。

另外,消費板塊中,政策刺激與庫存周期共振的領域或呈現修復彈性。防御性配置方面,高股息板塊在利率下行環境中或保持相對優勢。此外,地緣政治風險與外部流動性波動可能提升避險資產的配置價值,出口替代邏輯下的海外產能布局企業也值得關注。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