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陪伴難題,AI玩具瞄準銀發市場
【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 馬夢陽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AI)正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隨著AI消費品的普及,“科技+情感”正成為新的市場風口,市面上涌現出一批能與人互動的AI玩具。方正證券測算稱,假設2028年國內AI玩具滲透率達到20%至25%,則中國AI玩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至400億元。
當前,AI玩具逐漸從兒童娛樂工具擴展到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尤其是陪伴老年人。在傳統養老方式難以滿足情感陪伴需求的情況下,AI情感機器人成為新興的替代方案。接入大模型的AI寵物能否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貼心伙伴,滿足他們的情感與陪伴需求呢?
“會比手機好用嗎?”
今年70歲的苗奶奶沒有聽說過AI,對AI寵物這一概念感到新奇。《環球時報》記者對她說,所謂AI寵物,就是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玩具產品,能夠模擬人類的部分智能行為,實現與使用者的互動。她表示:“會比手機好用嗎?我知道現在科技發達,有各種各樣的技術,但是似乎學習使用的過程也越來越復雜。如果它能像傻瓜相機一樣操作,我還挺愿意有個AI小寵物陪我。”
“我知道人工智能,之前我女兒經常發視頻讓我小心AI換臉、詐騙,但是AI玩具我了解得比較少。”退休工人王劼表示,如果是為了陪伴,任何產品都沒有辦法替代親人、朋友在身邊那種鮮活的情感溫度。當記者問及他希望AI玩具有哪些功能時,他表示,退休后一直在計劃旅游出行,希望AI玩具能夠像一個會做各種規劃的好搭子,為他生成各種詳實的旅游計劃。
而對于年輕一代來說,他們對給老年人使用的AI產品卻有著不一樣的期待。在北京工作的艾小琳告訴記者,她的父母已經60多歲了,爸爸高血壓、高血脂,常常需要吃藥,媽媽也時常感覺身體不舒服。“如果有針對老年人的AI玩具,我希望它不僅有陪伴的功能,隨時隨地陪老人聊聊天,還能夠提醒老人吃藥,隨時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
盡管目前市面上針對老年人的AI陪伴產品較少,但市場需求已經在勃發。今年1月在美國舉行的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眾多AI玩具、AI寵物、AI機器人等相繼涌現。國內市場上,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搜索發現,毛絨類AI寵物陪伴機器人的價格在900—5000元不等,其中包含國產產品,也有國外產品。記者在電商平臺上與客服溝通了解到,一款國產的價值1200多元的AI毛絨寵物會根據人與它的互動時長、習慣等產生不同的情緒,有一定的“成長性”,但這款產品尚不能對話,正常待機時間為3天左右。
增加健康監測與方言功能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眾多AI陪伴寵物產品介紹中,“兒童啟蒙”“早教”“益智”等成為高頻詞匯,不難看出,目前市面上的AI陪伴產品主要目標群體聚焦于兒童和青少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專為老年人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相對稀缺,這背后究竟是怎樣的原因?
上海超級玩伴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此前推出了一款情感陪伴智能產品Lulupals,采用了AI技術,能夠與用戶進行語音互動,并能根據用戶的情感狀態提供個性化回應。該公司創始人朱文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老年人市場他們也有布局,不過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對產品的要求也更為復雜。在產品設計上,服務老年人與服務兒童群體存在顯著差異。朱文景解釋說,老年人市場的細節需要考慮得更多,產品需要兼顧的東西非常細致。比如,考慮到老年人對健康監測的需求,快速識別老年人心率等基本健康參數、判斷心臟脈搏等健康狀況成為針對老年人AI陪伴產品的重要功能。在這一基礎上,這些功能還要與家庭生態系統綁定,與子女進行信息共享。同時,不同地區的老年人群體屬性不同,一線城市的老年人可能普通話和方言都擅長,而三四線城市的老年人有些可能不會說普通話,這要求AI玩具開發時融入方言體系,以便與老年人互動。而針對兒童群體的AI陪伴產品,設計往往側重于趣味性和教育性。色彩鮮艷奪目、造型萌趣可愛,內置各種互動游戲、知識問答、故事講解等功能,旨在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產品使用友好性也很關鍵,目前很多產品需要子女幫助老年人連接和使用。因此,開發針對老年人的AI陪伴產品需要能夠完全依賴語音互動,最好不涉及按鍵或其他操作。此外,我們計劃在產品中將子女的聲音復制下來陪伴老人。”朱文景說。
市場已經注意到銀發人群對AI陪伴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成人市場,尤其是在老年人市場,我們在底層技術研發上已經進行了布局。”朱文景說道。老牌玩具制造企業實豐文化也表示,正在加大開發力度,擴大AI玩具適用的年齡層,將產品矩陣進一步拓展至成年人、老年人也可使用的AI陪伴產品。
“世界超市”義烏的玩具商家們也緊追潮流,如何將產品與AI結合打造出符合不同消費者訴求的情感伴侶正成為不少商家近來思考的問題。義烏宏盛玩具負責人孫麗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剛好收到一款AI陪伴寵物的樣品,“這個產品是直接可以與它交流的,譬如,我問它叫什么名字,今天天氣怎么樣,它都可以立刻回答。”據孫麗娟介紹,這款最新的能夠流利對話的產品是義烏市場工程師與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共同研發設計的,生產成本是不搭載AI系統產品的3—4倍。
孫麗娟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她的公司實際上一直都生產對話類玩具產品,主要銷售對象是不同國家的兒童,“但是我們原來的產品語音對話是有劇本的,一般會設定四五個固定話術,而我現在拿到的這一款產品只要連接到WiFi,很多問題都可以回答,智能化程度可以說很高。”
由于之前大部分產品都是針對兒童,在被問到養老市場方面是否考慮投產相關AI產品時,孫麗娟向記者表示:“目前老年人的陪伴需求很高,我們也考慮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產品,包括聲音的設定、話術的設計等都會與兒童類產品有很大區別。”
中國AI陪伴產品豐富度更高
據市場研究公司Contrive Datum Insights預測,2030年全球AI玩具市場規模或達351.1億美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許多玩家入局。
在日本,售價3000多美元(約合2.17萬元人民幣)的LOVOT寵物機器人的銷售情況十分可觀。《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近日在位于橫濱市港未來地區的快閃店近距離感受了LOVOT寵物機器人,這一AI陪伴機器人的“皮膚”摸起來軟軟糯糯,而且帶有“體溫”。雖然小家伙不會說話,但會發出嬌嗔一般的聲音,像正在學說話的小寶寶,眼睛設計得也富有感情。據介紹,這款產品能夠按時間順序記錄“主人”一天的活動情況,詳細記錄與“主人”的互動。通過專屬智能手機應用,遠方的家人可以隨時查看LOVOT與老年人相處的情況。
此外,美國玩具公司Tombot的仿真狗在今年CES上也一炮而紅,收到超過7000份預訂單和候補單,今年開始陸續出貨;在中國,多家AI初創公司發力AI玩具賽道,躍然創新公司推出了交互式掛件玩具BubblePal,開售首月商品貿易總額就突破400萬元,國內AI玩具公司FoloToy通過IP聯名推出了AI火火兔,以及AI向日葵等產品。
“目前,AI陪伴產品賽道上美日兩國市場比較成熟。”一名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作為這一波AI革命的發起者,其市場用戶對AI玩具的認知度相對較高。美國消費者對創新和教育型AI產品的需求旺盛,且該國擁有眾多領先的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專注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同時,美國人對AI類產品的付費能力和付費意愿都較為突出。
這位業內人士還表示,美國的AI產品豐富度相對中國并不高,中國在AI玩具的應用方面更為全面,在產品設計方面表現也更為突出。例如今年CES展上爆火的Ropet(北京萌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寵物)等產品,主要針對職場年輕女性群體,主打情感陪伴和養成系產品。目前這些產品更多地側重于情感互動和單一生活場景的陪伴。“國內的AI玩具市場也在不斷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未來有望在產品豐富度和實用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他說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