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何小鵬代表:推動限定場景的無人駕駛先行開放

何小鵬代表:推動限定場景的無人駕駛先行開放

新火種    2025-04-21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3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何小鵬代表:推動限定場景的無人駕駛先行開放》的報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

這也是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的履職建議方向之一。今年他提出推動在停車場開展低速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取車以及推動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發展等建議,聚焦低速無人駕駛、智能駕駛保險,為自動駕駛發展提供多元視角參考。

近年來,隨著行業積極布局,國內無人駕駛技術正在不斷壯大,逐漸成為改變未來出行方式的重要力量。據工信部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具備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已達到55.7%。然而經過調研,何小鵬發現,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落地還處于起步階段,雖在自動駕駛認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暫不允許自動駕駛全面向公眾推送。

“在低速自動駕駛領域,特別是停車場景中,我國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應用條件。”何小鵬建議,在整車硬軟件條件具備,并且云端可安全監管的情況下,允許開展停車場無人駕駛低速泊車和低速取車的能力評估和試運營,提升消費者“最后100米”的出行體驗。

他認為,通過限定場景的無人駕駛先行開放,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一個適應和認同的過程,實現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混行的軟著陸。同時,通過審核備案和逐步探索,不斷優化相關標準,積累管理經驗,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產品商業化落地,實現從低速到高速、從封閉到開放的逐步發展。

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也離不開保險護航。自動駕駛走向落地的同時,對智能駕駛保險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何小鵬看來,目前智能駕駛保險市場還有待提升,一方面是駕駛主體由“人”向“自動駕駛系統”轉換,但適配的保險產品尚屬空白,責任認定模糊,使得駕駛員對于使用智能駕駛功能帶來的事故賠償責任認定心存疑慮,阻礙了智能駕駛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面臨保險精算模型重構、風險評估難度增加和費率制定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他建議,相關部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事故責任認定體系,明確不同級別智能駕駛汽車在事故責任中的劃分原則,制定具體的事故責任認定邊界與統一標準,以避免責任認定的模糊與爭議。此外,他還建議出臺針對智能駕駛保險的具體指引、技術標準等部門規章和行業標準,從而規范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的發展。鼓勵車企與保險公司聯合開發適配產品,通過緊密合作和數據共享,把智能駕駛保險和車險結合起來,切實消除用戶的后顧之憂,從而進一步釋放市場需求。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