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政府工作報告再提“人工智能+”,透露出哪些科技創新的新路徑?
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位列今年政府工作任務的二、三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春節前后,公眾對于中國自主科技創新的突破有了更強的感知,DeepSeek全球出圈、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杭州六小龍”為眾人稱道。
▲圖據央視新聞
兩會的代表委員中有不少是來自科技領域的,他們或站在學術界,或站在工業界,或站在交叉地域,都對政府工作報告頗有感觸。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這太重要了,因為我們不能孤立地講科技創新,如果不把產業創新結合到一起,很難產生實用價值。”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對紅星新聞如是說。
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打破發展瓶頸、提升競爭力提供根本遵循。回顧過往實踐,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利刃、產業升級為路徑,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轉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人工智能”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資料圖片 圖據圖蟲創意
在3月5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的國新辦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齊向東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蓬勃興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影響深遠。在生產端,可以促進前沿高新技術應用、大規模新場景示范落地;在消費端,可以廣泛觸達終端,刺激消費者需求,為各地區帶來全新發展契機。
陳昌盛在國新辦吹風會上指出,終端應用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AI手機、AI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快速發展。發展人工智能終端,既可以跟我們的制造優勢結合,加快商業落地,同時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結合,讓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
除了人工智能這樣的新興產業,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對紅星新聞表示,這為量子計算行業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讓科技工作者們備受鼓舞。
國新辦吹風會上,在對去年政府工作亮點的補充中,提到了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本源悟空”正是郭國平團隊自主研發的。對此,郭國平表示,量子科技是世界科技前沿。隨著“本源悟空”的上線運行,我國在超導量子計算領域已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自主技術體系,實現了從量子芯片、測控系統到極低溫環境支撐系統的全鏈條技術閉環。
如何科技創新?
探索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組織模式
劉忠范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加快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和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等,這些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出的要點都很重要。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些新提法,劉忠范也很振奮。關于“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劉忠范解釋,自由探索式的純基礎研究,并不需要有組織,而是大學教授領著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做的研究探索,天馬行空,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但對于面向高科技產業、面向應用的基礎研究,劉忠范認為有組織很重要。他指出,硬科技產業需要從基礎研究抓起,扎實推進。此類基礎研究的目的性很強,更需要聚焦而不是自由探索,需要有組織地科研攻關,這樣才有助于產業突破。例如,人們關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僅是拼算力,還有底層的算法問題,有著巨大的創新空間,DeepSeek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證,這需要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創新。
▲資料圖片 圖據視覺中國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探索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劉忠范認為,國家實驗室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第一梯隊,它體現的是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應是自由探索式的純基礎研究,而要從戰略層面超前布局,解決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問題,應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力量。正因如此,國家實驗室不能按傳統科研機構模式建設與管理,需要創新機制,例如與企業深度綁定,培育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引領性高科技龍頭企業。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