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新火種    2025-04-16

IGN報道,在GDC上,Team Asobi工作室總監Nicolas Doucet的《宇宙機器人的誕生》演講中揭曉了一些開發幕后故事。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Doucet以2021年5月那份初始企劃案開場,當時距離團隊啟動原型開發僅數月。這份最終經歷了23次修改的企劃,最初竟是以漫畫形式呈現游戲核心玩法,其可愛畫風顯然成功打動了高層。

團隊采用跨職能小組(每組5-6人)進行創意碰撞,每個人都將點子寫在便利貼上。但Doucet坦言,最終只有約10%的創意能進入原型階段。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從游戲設計師到音效團隊都在參與原型開發。Doucet特別提到一個案例:音頻組在游戲中搭建虛擬劇院,就為測試不同開門聲效對應的手柄震動反饋。

團隊甚至專門保留程序員負責與平臺跳躍無關的原型開發,正式版的"海綿吸水"能力正是源自其中。當測試人員發現用自適應扳機擠干海綿的樂趣時,這個機制就此確定。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現場展示的廢棄原型圖集中,除了最終采用的氣球和海綿,還出現了網球游戲、發條玩具、輪盤賭和咖啡研磨機等未實現的奇思妙想。

《宇宙機器人》最初“無頭無肢”!結局需要拼湊殘肢

游戲結局原本設計讓玩家拼裝四肢散落的機器人殘骸,但因測試反饋稱過于令人不適,而改成了現在相對完整的版本。

Doucet笑稱:"看來玩家還是得看到有腦袋的小機器人迎接勝利的結局。"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