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勿過度依賴智能輔助駕駛,車上沒有“教練”幫你踩剎車

勿過度依賴智能輔助駕駛,車上沒有“教練”幫你踩剎車

南方都市報    2025-04-10

  近日,多地網友發布圖片稱,浙江、安徽、江蘇等地高速電子屏出現慎用或禁用智能輔助駕駛的警示。南都記者咨詢了浙江、安徽、江蘇部分城市的交警部門,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地提醒:“方向盤要把握在自己手中,安全第一。”還有人明確表示:“高速公路最好不用輔助駕駛。”多位汽車專家也指出,智能駕駛重在“輔助”,不等同于無人駕駛。

  交警在警示標語中的表達是輔助駕駛,而非不少汽車廠商張口閉口不離的智駕功能,為什么會有這種區別?主要還是各自立場所決定的:交警管的是道路交通安全,其言行自然以大眾的安全為第一出發點;反觀汽車廠商,自然是利益驅動為要,怎么有利于提高汽車銷量怎么來。前者意在護人周全,后者瞄準消費者錢包,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從專業視角審視,當前國內市場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汽車。根據國際通用的SAE分級標準,自動駕駛分為L0至L5六個等級,其中L0-L2為輔助駕駛階段,L3及以上才屬于自動駕駛范疇。目前我國在售車型普遍處于L2級別,即組合駕駛輔助階段。該級別的車輛雖能完成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組合操作,但始終需要駕駛員監控和隨時接管。試問,這種需要人工干預的輔助系統,如何能與完全自動駕駛相提并論?

  有業內人士用駕校場景生動詮釋了這種輔助駕駛的實質:當前所謂“智駕”系統,如同駕駛學員般需要“教練”全程監護。教練車配備雙重控制系統,學員負責具體操作,“教練”則持續監控環境并握有緊急制動權。同理,現有L2級輔助駕駛系統在執行駕駛任務時,駕駛員必須像教練般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接管。

  由此可見,“智駕”不過是車企精心包裝的營銷話術、一個極具迷惑性的噱頭而已。不少人想當然地把“智駕”等同于自動駕駛,認為可以全權托付,可以在任何場景下無限度地信任乃至依賴,這就大錯特錯了。

  在低速場景下,系統誤判尚存補救余地,但在高速公路這種容錯率趨零的環境中,過度依賴輔助駕駛無異于“玩命”:其一,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L2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只為駕駛員提供方向盤和加減速的輔助,不負責對道路環境的探測識別以及相應駕駛決策。其二,雖然人類識別和思考的速度很快,但反應和執行的速度很慢,千鈞一發之際也很容易犯錯。比如在那起引發輿論廣泛討論的小米SU7德上高速爆燃事故中,留給駕駛員的時間只有兩秒左右,這還是在駕駛人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事實上,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很難在沒有需要動手(腳)的實際具體任務的情況下長時間保持精神集中。

  相對發達國家,國內的消費者對于新生事物更樂于接受,監管者對于新生事物也足夠包容。這一點在汽車行業表現得十分明顯,也為國內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發展動力。但為之付出的代價,不應該包括那些因為生產商過度營銷智駕替代功能而深信不疑的“駕車者”的生命。相比于有些冒失的進步,這個時候可能更需要踩一踩安全的剎車。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