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入侵各行各業,“被替代”的白領、藍領們如何求生?
站長之家2月27日 消息:隨著AI逐步滲透入勞動力市場,原本屬于人類的“勞工市場”也開始了翻天覆地的大變革。簡單或重復性的工作正在逐步被AI替代,而人類正在逐漸退居幕后。與此同時,對AI進行訓練或管理的工作也變得愈發重要起來。一場足以媲美產業革命的 “AI革命” 已經拉開帷幕。
今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其發布的《2025 年未來職業報告》中表示,到 2030 年,全球約 22% 的工作崗位將受到AI的沖擊。在沒有AI(或機器)輔助的情況下,人類能夠從事的行業占比將從 2025 年的 47% 大幅下降至 2030 年的 33%。與之相反的,在沒有人類輔助的情況下,AI能夠完全勝任的行業占比將在同一時期從 22% 增加到 34%。也就是說,AI將擁有比人類更多的工作機會。
諸如文件整理、報告撰寫和數學計算等領域已經幾乎完全被AI技術所替代,這些行業正在逐步淘汰人類從業者。
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去年解雇了人數多達 12000+ 的“辦公室職員”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MS)、亞馬遜(Amazon)、Meta 等公司在過去幾年間也逐步解雇了數萬名員工。特別是 Meta —— 2022 年,解雇了 1 萬 1000 人;2023 年,解雇了 1 萬人;預計 2025 年,還將裁員 3600 人。
藍領們也面臨著失業的危機。今年 1 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2025 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5)” 上,最大的話題便是搭載在機器人上的 “Physical AI”。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電影中的場景將變為現實 —— AI 將不再局限于計算機中,而是會進入現實世界,并逐步取代人類。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將在特斯拉電動汽車工廠 Gigafactory 中投入使用AI機器人。此外,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中國的宇樹科技等也有同樣的計劃。
AI不僅不需要工資、還可以不眠不休,因此在生產效率方面,必然會將人類遠遠甩在后面。世界經濟論壇分析稱,企業引入AI的話,相比人類的生產效率能高出 4.8 倍。如果不能妥善應對這一變革,勞動者個人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境地。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有人提議對引入AI技術的企業征稅,或者對AI機器人征稅,以保障失業人員的生計。舉個例子,就好比Uber優步正在向因共享汽車服務而受到沖擊的出租車行業提供補貼一樣,有人認為企業在引入AI技術的同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如果 AI 正式進入勞動力市場,人類可能會轉向“只管控勞動成果而不參與勞動過程”的情況。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正規就業崗位將會減少,非正規就業可能會成為勞動力市場的‘常態’。 這就是為什么必須盡快建立再培訓體系、并調整勞動制度,以確保那些被AI排除在外的人能夠維持生計的原因。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