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科創板投資“工具箱”再擴容!2只科創人工智能ETF上報

科創板投資“工具箱”再擴容!2只科創人工智能ETF上報

科創板日報    2025-04-09

《科創板日報》4月8日訊(記者 黃修眉) 科創板ETF產品正加速擴容!

今日(4月8日),又有2只科創板人工智能ETF報會。就在昨日(4月7日),首批2只科創板創新藥ETF上報,另有科創板新能源ETF、科創板100ETF等產品獲批。

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32只科創板ETF上市,新增標的包括科創綜指、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等。目前,上交所已上市科創板ETF數量達70只,總體規模近2500億元。

業內表示,隨著上交所持續豐富科創板指數品種,打造并完善“上市公司—指數—指數產品—投資者”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指數化投資市場,科創板投資工具箱日益豐富。在國際宏觀環境變化的當下,科創領域投資亦迎來市場高度關注。

首批科創板創新藥ETF將來臨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目前所有科創板指數中,跟蹤生物醫藥行業的指數,僅有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下稱“科創生物指數”)和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下稱“科創新藥指數”),其正式發布時間分別為2022年5月、2024年8月。

截至目前,科創生物指數已有來自嘉實基金、鵬華基金等多家機構發行的ETF產品進行跟蹤。此次最新上報的科創板創新藥ETF,則是首批2只跟蹤科創新藥指數的ETF產品。

中證指數官網顯示,科創新藥指數從科創板中選取不超過30家創新藥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科創板中創新藥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從中證指數公司官網顯示的該指數四級行業分布來看,其他生物藥品、藥品制劑、疫苗、制藥和其他生物科技服務占比分別為49.27%、36.08%、11.34%、3.31%。該指數三大權重股為百濟神州、艾力斯、百利天恒。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作為“硬科技”企業聚集地,目前已匯聚一批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創新藥行業領軍企業,科創新藥指數及其產品,將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表征和投資工具。

國產創新藥展現全球競爭力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隨著多家科創板創新藥龍頭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科創板創新藥企及其證券引發二級市場關注。

上述科創新藥指數從2025年初截至4月8日收盤,漲幅達12.50%,在總共28條科創板相關指數中,漲幅位居第一,超過科創生物指數同期6.70%的漲幅。

該指數前三大權重股證券,即:百濟神州(科創板上市部分)、艾力斯、百利天恒同時期的股價分別上漲21.43%、35.56%、17.74%。

截至4月8日收盤,這三大權重股總市值分別為3081億元、365億元、905億元,股價分別報收于220.00元/股、81.2元/股、225.74元/股。

對于科創新藥指數及其成分股受到投資者青睞,業內認為,創新藥板塊有著“科技含量夠高”和“基本面夠硬”兩大邏輯支撐。

作為科創新藥指數第一大權重股,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于2月27日晚發布2024年全年財務業績。該公司收入規模再創新高,經營虧損顯著收窄,同時實現全年非GAAP經營利潤為正。

具體來看,百濟神州產品收入成為推動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全球產品收入達270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澤布替尼的2024年全球銷售額總計達189億元,同比大增106%。

同日(2月27日),百濟神州首次發布業績指引,預計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為353億元至381億元,同時GAAP經營利潤為正且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為正,有望正式站上盈虧平衡點。

東吳證券方面分析表示,創新藥是本輪科技資產重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諸多創新藥公司已研發出多項重磅產品,臨床數據領先全球,并完成多項重要BD(商務合作),持續證明自身臨床價值。國產創新藥逐漸展現出全球競爭力。

據醫藥魔方統計,2024年在中國首發獲批的新藥達39款,占全球近40%,全球在研first in class新藥中的國產品種占比已達24%,中國企業全年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和總金額分別達41億美元和519億美元。

業內:國內在高進口依賴度關鍵領域或將實現新突破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面對當下國際宏觀環境的變化,除擁有基本面支撐的創新藥領域外,前沿領域的技術進步亦將為科創板帶來巨大的想象力空間。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團隊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關稅博弈中,我國關稅反制加速替代進程的關鍵,在于外部政策趨嚴壓力、國內技術進步以及產業鏈的價格優勢。展望未來,隨著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進一步升級,中國或將在高進口依賴度的關鍵領域實現新一輪技術突破?!?/p>

該團隊研究數據表明,2018年至2023年間,中國大部分行業進口份額顯著變化。其中,在生產資料領域,集成電路(由34.9%降至32.2%)、電氣設備及零件(由11.0%降至7.1%)、機械設備及零件(由8.7%降至7.5%)等進口份額顯著下降,或得益于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從趙偉團隊的研究數據來看,火車/飛機等交運設備、車輛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等領域均存在加速國產化進程的巨大空間。

具體到科創板相關指數ETF,今年以來亦新發布多只科創綜指ETF、華夏上證科創板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ETF。

(圖:專注科創板的共28條相關指數;圖源:中證指數公司官網)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