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軍備競賽”,運營商會掉隊嗎?

AI“軍備競賽”,運營商會掉隊嗎?

新火種    2025-04-08

C114訊 2月28日消息(水易)3800億人民幣,這是阿里巴巴未來3年對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的投資,按照目前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超過520億美元。雖然無法與北美頭部云服務廠商一年就動輒600億美元、上千億美元相比,但如果說這數字遠超過去十年的總和,就能看出阿里“豪賭”AI的決心。

與此同時,坊間也有傳聞字節跳動2025年資本開支將達到1600億元,再加上尚未披露AI相關投資計劃的騰訊、百度等其他互聯網企業,還有近年來活躍于云服務市場的電信運營商,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或將成為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的起點。

以上種種,都是在現象級AI應用DeepSeek出現后的投資計劃,此前對于AI Scaling Law是否失效的疑問似乎不攻自破,一場圍繞AI基礎設施建設、模型應用、生態布局的“軍備競賽”正式開啟。如此背景下,投資計劃更為謹慎的運營商云該如何應對?是否會重構云服務市場格局?

算力仍是AI進化基石

事實上,自OpenAI發布ChatGPT以來,全球AI的“軍備競賽”沒有停止過,只是北美更為激進,而我國一方面受制于美國對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另一方面國產化生態還在逐步成熟,對資金的投入更為審慎。

DeepSeek的出現,通過“技術瘦身+開源共享”的創新,開辟出高性價比的突圍路徑,即便算力受限,R1/V3系列模型的性能也能媲美ChatGPT。引發市場對于模型訓練是否需要如此多算力的疑問,英偉達的“算力霸權”被質疑,市值遭受重創。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曾表示,市場對于DeepSeek開源推理模型R1的反應中存在一些誤解,錯誤地認為R1從天而降,我們不再需要進行任何計算,而事實恰恰相反。“R1的發布本質上利好AI市場,能夠加速AI被采用,也就意味著市場仍然需要計算資源。”

從英偉達公布的2025財年第四財季的營收來看,393.3億美元的數字是單季度最高,并遠超市場預期,是對質疑的最好回應。同時也恰恰證明了,模型技術和應用的提供者普遍認為,AI的擴展定律仍然存在。

只是說,DeepSeek的出現,讓模型訓練推理更高效,成本也更低,加速AI的應用,而加速普及的過程中仍需要算力的支撐。正如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對C114表示,今年開年以來,受DeepSeek影響,生成式AI應用將加速落地,勢必會帶來更多AI基礎設施的需求。

另外,大模型的持續升級,包括多模態、推理等,仍然需要巨量計算能力。在盧言霞看來,大模型技術本身現在尚不完全成熟,也沒有實現AGI,要攀登下一個高峰,仍然需要加大算法模型研發相關投入。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么頭部玩家采用如此激進的資本開支策略。盧言霞進一步指出:“頭部大廠有能力也有意愿在科技領域不斷加大投資,以便不錯過新的技術高峰,同時也鞏固其市場地位。”

圖源攝圖網

或重構云服務市場格局

DeepSeek的開源,開辟了AI普及的新路徑,也在重塑生態格局。一時間華為、百度、騰訊、阿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多家頭部云服務商均表示已全量接入DeepSeek的多個模型。另外還有廠商推出DeepSeek一體機,加速模型的私有化落地。

可能會有疑問,上述企業幾乎都有自身的大模型產品,為什么還要接入DeepSeek?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業界普遍認為,云服務平臺將會成為AI服務的最終載體。使用過DeepSeek的用戶應該會發現“服務器繁忙,請稍后再試”是常態。此外,由于服務器資源緊張,DeepSeek曾在2月6日暫停API服務的充值功能,直到近期才恢復。

這些云服務廠商可以充分利用在算力、帶寬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既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Deepseek使用體驗,也為自身優化AI模型的功能和性能進行了有益探索。例如,接入DeepSeek的騰訊元寶APP下載量激增。

盧言霞認為,云服務平臺是AI服務的重要載體,只不過以前講“云服務”,一般會認為是“公有云服務”。現在,大模型解決方案降本的情況下,私有化部署也可以說是AI私有云,從這個角度,云平臺是AI最終載體。這也可以視為頭部公司布局未來超大規模AI計算的必然舉措。

回過頭來看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投資,主要分為三部分:AI和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AI基礎模型平臺以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其中,3800億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最終都會轉化為云計算資源,既服務于自身的AI戰略,也服務于第三方購買資源部署模型應用。

從漫天遍地有關DeepSeek的新聞稿中也能發現,眾多傳統企業表示接入DeepSeek,將其帶到辦公室和生產線,背后都需要云服務平臺承載,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另外,未來或許還會出現更多的“DeepSeek”,或是通用,或是行業。而如此的“軍備競賽”,勢必會帶來云服務市場的重新洗牌。

圖源攝圖網

運營商需尋找差異化定位

過去幾年,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這三朵運營商云憑借技術創新突破、央企身份認同、便捷屬地服務,從互聯網云服務廠商手中瓜分不少市場份額。面對AI新時代,阿里等頭部大廠開始了新一輪的“彈藥”積累,運營商跟還是不跟?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楊光在接受C114采訪時指出,國際上,電信運營商無論在錢包的深度還是技術能力等方面都顯著落后于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沒必要也沒有能力去比拼AI的投入。另外,對于中國國內運營商而言,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政策要求,對AI的大規模投資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不過,楊光也表示,即使在國內市場,運營商與互聯網平臺企業在技術能力、企業基因、品牌、客戶群體等方面仍然是不小差異,需要找到相應的市場定位,避免簡單的投資或價格競爭。

如何尋找差異化定位?楊光介紹,隨著DeepSeek這類相對輕量化的模型的出現,更多的AI應用會在用戶設備以及網絡邊緣部署,一方面會刺激更多的帶寬需求,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對邊緣節點資源的需求上升。而電信運營商相對互聯網平臺企業在網絡邊緣的物理和連接資源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因此目前AI的發展對運營商的連接業務或者邊緣計算業務的發展會有進一步的促進,形成溢出效應。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崔凱告訴C114,AI服務在中國,不一定是全面承載在公有云上,本地化部署的AI服務是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于AI集成商這樣的角色,中國的運營商有更大的機會,在AI集成商的賽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博彥科技咨詢事業高級合伙人陶旭駿在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運營商一直在參與和AI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如云和算力中心、算力網絡。“以前是通話、流量的基礎設施和服務,現在是AI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這種能力在AI時代更為重要,即便是做AI的‘管道’,也有足夠大的空間。”

例如,中國電信天翼云積極與DeepSeek深度融合,賦能政務、能源、物流等領域智能化升級;中國移動助力中國石油、中國中化等企業,推動DeepSeek全棧國產化落地;中國聯通也在助力醫療、政務部署落地DeepSeek。

可以明確的是,AI領域的“軍備競賽”仍將持續,云服務市場也將不斷演變。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運營商,都需在這場變革中找準方向。同時,從DeepSeek的現象級爆火,也能夠看出中國AI的發展不缺資金、技術,更重要的是生態,共同推動AI產業蓬勃發展。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