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競逐賽重構區域經濟版圖
開年以來,隨著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區域經濟比拼的新陣地。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各地加快匯聚創新資源,努力培育創新人才,精心打造創新生態……人工智能,正悄然重構區域經濟的新版圖。
“相較于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鏈條,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生態對于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尤為關鍵。因此,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從區域經濟的比拼中脫穎而出,一定要加強‘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敝袊暧^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重構區域經濟版圖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重構區域經濟版圖,并成為開年以來各地搶占發展制高點的角力重點。
2月28日,《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專場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北京目前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占全國四成,其中獨角獸企業36家,占全國超半數。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北京在新的一年依舊把“人工智能”作為了發展的重中之重。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市提出,將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計劃,鼓勵醫療、教育、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讓智能應用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憑借“六小龍”火爆出圈的杭州市,在2月5日舉行的“新春第一會”上同樣把人工智能作為了發展的重中之重:西湖區堅定不移抓好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信息三大產業,力爭三大產業產值達2200億元;濱江區將以產業創新牽引新型工業化,壯大人工智能、零磁醫療裝備、海洋經濟等產業集群,爭創省級人形機器人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圍繞人工智能展開的新一輪產業角逐中,北京和杭州已經走到了全國前列。2月13日,國際數據公司(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在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和杭州依然穩居前兩位。北京聚集了大批大模型企業,憑借大量的人才、成熟的企業和有力的政策扶持,持續位居首位;杭州早在2021年就提出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頭雁城市,在AI領域持續深度求索,保持第二位。
其他地區同樣不甘人后,廣東省召開的“新春第一會”提出,要一手抓傳統、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緊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產必備,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尤其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集中發力。
持續加大創新要素投入
對于各地而言,搶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制高點,是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生態的綜合比拼。
以創新資源匯聚的北京為例。在2月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蘇國斌介紹,本市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同時還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并加快場景開放與規?;瘧?。
杭州同樣具備豐富的創新資源。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六小龍”中,有一半企業坐落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主任孔春浩告訴記者,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浙江舉全省之力打造的高能級科創平臺,是浙江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的重要抓手,“在我們持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當下,科技企業逐漸嶄露頭角,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創新人才,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1月1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49億人,占整體人口17.7%。隨著用戶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人工智能應用與各行各業的加速融合,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億歐智庫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缺口可能高達400萬。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人才爭奪戰悄然展開。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3.4%,增速位居行業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師以69.6%的求職增速位居職業榜首。
杭州在人工智能人才招聘上一馬當先。據報道,正在籌備中的“2025‘起跑春天’杭州青年人才交流大會”,800多家企業將釋放2萬個工作崗位,其中有2000個以上的崗位是面向人工智能相關的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控制工程師等新職業,而且紛紛開出高薪;2月27日,阿里巴巴正式啟動春季2026屆實習生招聘,開放超過3000個崗位,與AI相關的崗位占比近五成。部分人工智能業務部門占比更高,高德人工智能類崗位占比約65%,阿里云超過80%。
2月14日,蘇州召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進大會,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慶文在致辭時表示,作為經濟大市、工業大市,蘇州緊抓人工智能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產業規模大、應用場景多、創新動力強的優勢,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誠摯邀請更多科學家、企業家、夢想家選擇蘇州,推動更多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優質項目、高端人才落地蘇州,攜手建設“百模千景萬算”的“人工智能+”城市。
蘇州還于同日發布了“AI人才9條”。對頂尖人才予以“頂格支持”,引進、培養處于科技前沿和國際一流水平,掌握核心技術,能帶來重大影響、突破的海內外人才,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和1000萬元購房補貼,定制化支持算力、團隊配置和實驗設備場地。對領軍人才,在“蘇州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中設“AI專項”,最高給予500萬元項目資助、200萬元購房補貼,年工資薪金在1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高端人才,無需評審直接認定。
打造創新生態是關鍵
“與北上廣深相比,杭州在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鏈條方面并不突出,但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產業的比拼中,杭州卻脫穎而出。這說明,對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而言,培育產業發展的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生態才是比拼的關鍵。”張燕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以杭州的創新環境為例,每日互動總裁劉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杭州聚集了大量面向早期天使輪、A輪、B輪的創投基金,并以“耐心資本”著稱?!斑@些基金對創業項目的容錯度高,更看重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價值及未來發展空間,而非短期項目成果。它們對創業項目的發展過程有非常客觀的認知,對行業大勢判斷準確,這種‘資本氣度’有利于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獲得融資支持?!?/p>
張燕生認為,從創新制度、創新環境、創新生態比拼的角度而言,中西部地區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過程中,同樣充滿機遇,“從歷史上來看,科技革命對于經濟格局的影響是顛覆性的,一個地方從‘后進’到‘先進’,可能二十年就能做到。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新一輪科技革命提供了趕超東部的機遇,關鍵是選對方向,走對路。”
一直以來,作為西部創新中心的成都便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目前,成都已建設60余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平臺,2024年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39%,今年將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成都在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上高居第七。
人工智能,同樣是廣西等中西部地區“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廣西“新春第一會”明確,要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采取更多實招硬招做好強產業文章、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實“人工智能+”行動、不斷積蓄和增強發展新動能。
為落實“新春第一會”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園區辦、自治區園區投促中心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為主陣地,聚焦“人工智能+”,圍繞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智能汽車等領域,分赴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和成渝地區等重點區域開展系列專題招商活動,助力廣西在人工智能賽道加速奔跑。
張燕生認為,要發展好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將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營商環境的打造成為不少地區“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
比如,上海發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在優化為企整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檢查、夯實營商基層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方面,推出58條任務舉措。這是上海連續8年在春節假期后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并出臺行動方案;在遼寧,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提出,要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