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賽道,如何“先發制人”?
國內外AI(人工智能)產業方興未艾,科技“巨頭”、一線“大廠”紛紛發力。
“這幾個月我一直在關注AI產業的動態,也在一直思考,廣州要如何把握好這個機會?今天請大家來說一說,為廣州的AI產業發展作戰略性規劃和建議。”9月6日,廣州市政協召開經濟工作專家顧問座談會,市政協主席李貽偉的一席話引發了與會者的一場“頭腦風暴”。
這是一場聚焦AI產業及廣州對策的座談會。與會者是廣州市政協新聘任的29名經濟工作專家顧問,是來自先進制造、金融投資、科技研發等領域的精英翹楚。
廣州市政協堅持用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支撐起高質量履職工作,著力加強政協智庫建設,先后建立了臺僑事、法制工作、城建資源環境等專業顧問團隊,經濟工作專家顧問則是最新建立的“外腦”與“生力軍”。
會上,大家從不同角度對AI產業涉及的多個前沿領域進行了解析交流,分享了前沿觀念,預測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就廣州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提出了思路建議。
近年來,國內外、各省市都高度重視AI產業發展,積極謀劃AI產業布局,搶占產業發展賽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王德保帶來了廣州市AI產業的數據,他坦言,目前廣州市AI產業雖然處于全國前列,但仍有潛力可挖。他建議,廣州應聯合港澳,適度聚集力量建立AI產業發展的華南中心,尤其是在行業應用上多下功夫,如無人自主系統、醫療行業等,找一兩個行業精準發力,“殺出一條血路來”。
若要“先發制人”,紙上談兵不行,還得拿出“真本事”。廣州在AI賽道中有何優勢?哪些行業可以先行先試?
“通用的AI分成四個層面:芯片、操作系統、大模型和應用,這些產業特別是前三個產業需要巨量的投資。”拼多多TEMU跨境公共事務高級總監王鶴建議,首先要把握好應用層的開發和應用,用好廣州現有的優勢產業,加大政策層面的突破支持力度,例如汽車產業的無人駕駛。
“廣州的AI應用場景十分豐富,高清顯示、文化創意、設計、游戲等產業基礎很好,里面有巨量的場景應用空間。”廣州紫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顧友良建議定位于3D數字產業,發揮廣州人、物、產的優勢,用好廣州文化產業的底蘊,加大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通過技術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廣州也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城市,這不是簡單地指煙火氣,而是指生活各大要素最豐富、生活場景最活躍,深化AI與生活的鏈接、用AI引領生活可以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綠城中國產融事業部常務副總裁沈景琰還認為,應發揮商業意識、商業傳統和商業手段的優勢,打造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讓更多的技術認定、轉化落地在廣州,形成聚集效應。
“硬件制造也是AI真正落地的一個重要環節。”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林宇航接過話建議道,可以實施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在廣州打造AI硬件研發和制造的中心,并通過引進和培養等方式把AI人才聚集起來。
“我們是在一線靠AI掙錢養活自己的企業。其實,很多應用場景都是企業交流碰撞出來的。”廣東愛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孫文禮在會上談了自己的經驗。他建議政府放開應用場景,引導更多企業用AI技術賦能傳統行業。
“我認為AI在廣州有許多方面可以落地。比如智能物流,通過搭建‘田’字型路線,利用AI實現自動駕駛;還有智能餐飲,通過AI實現標準餐制作、配送;在育種方面,也可以應用AI技術,發展AI種子。”上海泛微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運營中心總經理王劍道出在多個AI細分產業上發力的思路。
“真誠希望各位專家顧問用專業優勢、豐富經驗,支持廣州、支持政協,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拿出更多高招實招硬招。”李貽偉表示,將及時梳理、認真研究,將意見建議轉化為政協建議或提案,供市委、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決策參考。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3年09月11日第01版)
記者: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李健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