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6G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與AI深度融合,預計2030年實現商用落地
4月1日訊(記者郭松嶠)“6G的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與AI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并非簡單疊加,而是深度的相互滲透與改變。6G真正實現商用約在203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6G技術及產業創新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6G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該話題亦引發關注。張平圍繞“6G+AI的融合創新之路”作報告,報告圍繞通信系統的智能化和簡約化展開,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人工智能(AI)實現通信系統的熵減,即從無序向有序的轉變。
張平對記者表示,移動通信作為國家基礎性行業,是人類構建的最龐大工程系統之一,其本質是滿足人類最基礎的遠程溝通需求,因此通信技術發展具有剛性特征,只會持續進步,不可能倒退。
談及 6G 的商業應用路徑,張平指出,AI 會徹底改變我們對網絡、應用以及通信的固有認知。步入 6G 時代,從終端到終端的用戶,會更為頻繁地運用 AI 技術。屆時,大模型很可能借助云邊端架構的變革,衍生出中模型或者小模型,這些模型能夠適配到每個用戶場景中。不僅如此,多個小模型通過聚合重組,又能構建成大模型。
以下為對話實錄:
:請介紹一下中國6G技術及產業發展前沿技術最新成果以及商用進程?
張平:目前,6G的標準化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與此同時,5G及其演進技術(如5G-Advanced等)的商用化也在持續進行。因此,我們的研發工作不僅著眼于未來,也立足于當下產業的實際需求。
在具體工作中,一方面針對當前移動通信領域面臨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對未來技術發展進行前瞻性布局。例如,在5G-Advanced領域的應用研究成果已被中國移動采納。此外,我們在開放架構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測試認證環境的建設,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助力5G技術邁向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于6G,目前標準化工作已逐步展開。其中,人工智能與6G的融合——特別是與無線通信技術的結合——是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相關研究,比如以語義通信為切入點,從通信鏈路層面進行優化,并通過理論計算驗證其性能增益。這些基礎研究不僅為現有移動通信技術提供了改進路徑,也為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您提到6G預計在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那么5G在技術落地和商業推廣方面的經驗,哪些可以應用于6G的發展?此外,今年6G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對6G的推進有何意義?
張平: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平滑的過程。從1G到6G,每一代技術都建立在上一代基礎上,保持向下兼容性。5G的核心技術,如網絡切換、組網架構等,都將在6G時代得到繼承和發展。目前正在推進的5G-A技術研發,實際上就是為6G做前期技術驗證和鋪墊。
6G將突破傳統通信范疇,成為推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比如機器人技術,當前機器人的動作遲滯主要是因為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缺乏實時交互。6G將構建實時數據通道,讓AI系統能夠即時獲取環境信息并做出響應,就像人類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智能水平一樣。這種數實融合的能力,將使機器人的動作更加流暢自然。
6G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不僅是對通信技術的重視,更是對國家數字化轉型的前瞻布局。6G將像5G一樣,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關鍵技術,推動社會各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將為6G研發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
:國產大模型從年初以來成為極熱的話題,您覺得6G與AI結合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意義?
張平:以DeepSeek為代表的新一代大模型正在走出一條創新之路。與單純依靠算力堆疊的傳統路徑不同,這類模型采用開源模式,創新性地將推理結構前置,實現了技術路徑的“簡約化”。
通向羅馬的道路不止一條,傳統大模型依賴海量算力和參數堆疊確實有效,但就像熵增系統一樣,這種復雜化的發展終將面臨瓶頸。智能技術的本質應該是化繁為簡,而非盲目堆疊。
這一理念在6G研發中已得到驗證。傳統“先通后算”的模式正在向“先算后通”轉變,通過注意力機制篩選有效信息,大幅提升傳輸效率。智簡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建立在底層物理通道支撐上的系統性創新。
通信與人工智能本就同源。香農不僅是通信理論的奠基人,也是強化學習的先驅。當前5G發展面臨的功耗、成本等問題,正推動通信與AI的深度融合。這種交叉創新將為突破技術瓶頸提供新的可能。
:我們注意到,北京近年來緊抓機遇,在6G領域積極布局探索。如何看待北京市6G產業發展情況?
張平:移動通信作為國家基礎性行業,是人類構建的最龐大工程系統之一,其本質是滿足人類最基礎的遠程溝通需求,因此通信技術發展具有剛性特征,只會持續進步,不可能倒退。
6G將帶來通信范式的根本變革,其技術演進將顯著提升信息交互的有序性,有效降低通信過程中的不確定性。6G創新分為三大方向:一是網絡本身、二是無線傳輸技術、三是場景應用,不論哪個方向都會為國家發展帶來巨大效益,為各行各業賦能。
北京匯聚了所有運營商總部和頭部企業研究院,在產業發展中具有雙重使命:既要精準把握行業需求,又要推動供給端創新,實現供需良性互動。北京憑借其獨特的產業生態和創新資源,必將在6G時代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既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又促進國家通信產業整體升級。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