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港股定價權在誰手上?機構認為南向資金在這些板塊影響增強

港股定價權在誰手上?機構認為南向資金在這些板塊影響增強

海通國際    2025-03-26

3月25日訊(編輯童古)隨著南向資金大舉流入港股,部分板塊的定價權逐步增強。海通國際3月24日發布研報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

海通國際的核心結論是:

①整體上看,外資在港股存量持股結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南向資金的大舉流入,南向在港股的邊際定價權正逐步提升。

②分行業看,近期南向資金在港股泛消費、紅利板塊上的定價權逐步增強,外資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塊上擁有更大定價權。

③春季行情已是下半場,后續市場震蕩波動或增多,重視存在預期差的消費醫藥、地產板塊,科技是中期維度主線。

外資在港股存量持股結構中占主導地位,但近期南向的邊際定價權正提升。

在市場普遍認知中,港股市場區別于A股市場,外資在港股市場中的定價權更強,這一點從存量持股市值占比的角度能得到佐證。基于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數據分析,按照各類資金持股市值占比降序排列,港股資金來源主要包括穩定型外資、靈活型外資、港股通以及中國香港或大陸本地資金。

image

近期南向資金正在取得港股市場邊際上的定價權。

過去一段時間南向加速流入港股、外資持續流出,導致南向資金在港股存量持倉結構中的占比持續提升、外資占比趨勢性走弱。從流量視角來看,南向資金正在取得港股市場邊際上的定價權,24年初以來港股市場的主要增量就是南向資金,25年以來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從成交金額來看,南向資金買入成交占比自年初以來持續攀升并創下歷史新高,表明南向資金在短期內對港股市場的定價影響力有所提升。

行業結構層面南向資金在泛消費、紅利板塊上的定價權正在提升。

從整體來看,外資在存量港股市場中占據絕對定價權,而南向資金正在取得增量市場中的邊際定價權。從行業結構層面進一步剖析,也可以發現類似規律。存量視角下,當前外資在港股大部分細分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科技互聯網以及大金融板塊,南向資金在食品零售、能源、電信服務等領域的持倉占比更高,而香港本地或大陸本地資金在半導體、運輸、資本服務上更有話語權。

image

流量視角下,春節前后Deepseek概念引領的中國科技資產重估行情啟動,南向資金與外資在不同程度上流入港股,但在流入方向上略有差異。其中外資主要加大對港股科技板塊的布局,南向資金同樣流入軟件服務、電信服務、銀行、汽車等泛消費、紅利行業,而同期外資在這些行業上凈流出,這使得南向在港股泛消費、紅利行業的邊際定價權得到提升。

春季行情已進入下半場,后續市場震蕩波動或增多。

借鑒歷史,A股春季行情年年都有,觸發因素是政策及事件催化、基本面改善、流動性寬松。從春季行情的時空規律來看,1/13以來萬得全A最大漲幅達15%、恒生指數最大漲33%,上漲天數44日,從上漲時空看本輪春季行情或已步入后半程。短期內,驅動市場上漲的動能或在減弱:

第一,綜合估值水平、成交額占比以及換手率等指標看,科技短期或已階段性過熱。

第二,當前南向資金流入動能已較為極致,后續存在均值回歸可能,增量資金若退潮港股或有波折,進而影響A股。

第三,參考歷史,市場對中美關系的邊際變化較為敏感,近期特朗普上任以來兩次宣布對華加關稅,后續需密切關注中美關系緩和的進展。

海通國際認為,行業層面,重視政策發力下存在較大預期差的消費醫藥、地產板塊,中期維度AI浪潮下科技仍是主線,中國科技“七姐妹”龍頭正在崛起。

風險提示:

穩增長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國內經濟修復不及預期。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