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達觀數據:以Agent重構企業辦公流程,開啟智能白領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看張江

達觀數據:以Agent重構企業辦公流程,開啟智能白領新時代|新質生產力看張江

科創板日報記者余詩琪    2025-03-22

《科創板日報》3月21日訊(記者 余詩琪)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向產業端滲透,辦公自動化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已成為科技公司與資本競逐的焦點。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6年,全球智能辦公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4%。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成立于浦東張江的達觀數據正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重新定義企業辦公場景的效率邊界。作為國內智能辦公領域的領軍企業,達觀數據憑借自主研發的“文檔智能處理(IDP)+垂直大模型+流程自動化(RPA)”技術矩陣,在金融、工業制造、能源等垂直領域掀起“效能革命”,成為企業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推手,是新質生產力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實踐者。

從“填表機器人”到“智能白領”達觀數據成立于2015年,核心團隊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與自動化技術多年。公司早期以文檔自動化處理技術切入市場,逐步構建起覆蓋文檔解析、知識圖譜、流程自動化等能力的完整技術棧。2023年,達觀數據推出基于700億參數垂直大模型“曹植”的智能辦公系統,標志著其技術從單一工具向“類人化智能體”的跨越。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AI模擬白領的工作思維,讓機器完成繁瑣、重復且高專業度的任務,釋放人的創造力。”達觀數據CEO陳運文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財務報表填報為例,傳統人工處理需逐項核對上千個數據并確保勾稽關系準確,耗時長達數小時;而達觀智能系統可在1分鐘內完成全流程,準確率高達99.99%

達觀數據CEO陳運文據陳運文介紹,目前達觀的辦公智能體(AI Agent)已經實現了從“填表機器人”到接近“智能白領”的迭代,能夠全面自動化企業內部的各類工作流任務,例如材料填報、審批審核、專業文檔處理等。

在他看來,達觀的辦公智能體(AI Agent)核心競爭力源于三大技術模塊的深度融合:

1.文檔智能處理(IDP技術):精準解析復雜格式的文檔(如財務報表、標書),理解文字背后的專業含義(如金融術語“頭寸”“敞口”),并完成高精度填報。

2.垂直領域知識圖譜:基于700億參數的“曹植大模型”,注入行業專業知識,確保任務處理的準確性和專業性。

3.自動化流程控制(RPA技術):模擬人類操作鍵盤、鼠標,無縫銜接多系統任務,例如跨平臺調取數據、生成報告。

“IDP是‘眼睛’,曹植是‘大腦’,RPA是‘雙手’。三者結合,才能讓AI像白領一樣完成端到端的工作。”陳運文解釋道。

在這三大模塊的協同之下,達觀數據的辦公智能體(AI Agent)能給客戶帶來直觀的效率提升。陳運文舉了個例子,他們曾通過“人機對比Demo”展示效果,以往一個工作任務需要人工耗時3小時,AI僅需5分鐘且零差錯。

與娛樂化AI應用不同,達觀數據專注“嚴肅辦公場景”,對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求近乎苛刻。“我們的系統處理的是審計報告、標書、財務報表,小數點錯一位都可能引發重大風險。”陳運文強調。為此,達觀數據開發了獨家算法,專門處理數字單位、貨幣換算等精細化需求,并與復旦大學合作研發糾錯模型,將關鍵任務錯誤率控制在0.1%以下。

在競爭策略上,達觀選擇“垂直深耕”而非“通用擴張”。“行業Know-How是我們的護城河。例如,金融客戶需要模型理解‘銀保監56號文’,而工業客戶則關注‘ISO質量管理體系’。通用大模型難以兼顧這些細節。”陳運文表示。

“無人化”的智能辦公生態基于這樣的策略與能力,達觀數據一開始就選擇了挑戰高難度,從金融領域切入市場。這個過程并不容易,陳運文表示,金融領域客戶要求是極其嚴格的,但這個領域有特殊優勢,一方面金融領域的公司普遍數字化基礎完善,且對AI接受度高,另一方面又都存在流程復雜、重復性高且容錯率極低的痛點。這和達觀數據的方向特別契合。

他提到,在為四大銀行、頭部證券公司服務時,往往一個單表涉及數千個數據及復雜勾稽關系,AI可快速完成填報與校驗。這都是,AI可替代人力完成“繁瑣但關鍵”的任務。

打開金融領域的市場大門之后,達觀數據發現類似的邏輯也可以應用航空、工業制造、能源領域,比如東航、南航、中石油等,都是規模巨大的企業,存在同樣的痛點。例如在工業制造領域,管理供應鏈需要涉及大規模數據流的實時變化。

目前,達觀的辦公智能體(AI Agent)已在中國南方航空、中石油、四大國有銀行等頭部企業落地,服務金融、政務、法律等超100家行業頭部客戶,覆蓋財務、審計、供應鏈、合規管理等場景。未來,達觀數據還可以進一步將金融、能源領域的成功案例復制到醫療、法律等行業中。

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陳運文的愿景是打造“黑燈辦公室”——通過部署成百上千臺“AI辦公智能體”,實現7×24小時無人化運作。“未來的辦公室可能只需少數巡檢員,而AI將承擔90%的流程性工作。這不僅提升效率,更將徹底改變組織形態。”陳運文展望道。

通過技術深耕與行業Know-How積累,推動AI從“工具”升級為“組織變革者”。正如陳運文所言:“未來10年,AI將重新定義企業的工作方式——高效、精準、解放人力,這才是智能化的終極價值。”

這是一場AI驅動的效率革命,也許在并不久遠的未來,“每周四天工作制”就將成為常態,普通人從機械勞動中解放,轉向更具創造性的崗位。在這個過程中,這家扎根張江的科創企業正以技術為筆,繪制一幅“人機共生”的未來辦公圖景。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