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黃仁勛就量子計算應用時間預測認錯相關概念股仍跌勢難止

黃仁勛就量子計算應用時間預測認錯相關概念股仍跌勢難止

財聯社    2025-03-22

財聯社3月21日訊(編輯 卞純)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今年早些時候表示,量子計算機投入使用至少還需要20年才能出現。這番言論引發了巨大爭議,并嚇壞了股市。

周四,在英偉達GTC大會的 “量子日” 活動上,黃仁勛承認自己此前關于量子計算應用時間的預測言論是錯誤的。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邀請所有嘉賓上臺,解釋為什么他錯了。”黃仁勛表示。

在周四的活動中,黃仁勛還將尚未盈利的量子初創企業與英偉達早期的發展軌跡進行了對比,稱英偉達花了20多年時間才構建起軟硬件生態。

“當然,量子計算具有潛力,我們都希望它能帶來非凡的影響,”黃仁勛表示。“但這項技術極其復雜。”

黃仁勛還對自己的言論能夠影響市場表示驚訝,并坦言當時并不知道有量子計算公司已經上市。

黃仁勛今年1月表示,“非常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你說需要15年,那可能有點早了;如果說要30年,那很可能有點晚了。”

他當時還表示,20年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會相信”的時間框架。黃仁勛的這一番話導致量子計算概念股崩盤,幾位量子公司高管對他的話進行了回擊。

周四的活動包括由12家量子公司和初創公司代表組成的小組。這些代表來自不同的量子公司,包括IonQ、D-Wave等,他們在活動中分享了各自公司的量子策略、應用以及對量子計算未來發展的看法。

出席討論的還有來自微軟和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的代表,這些公司也在投資量子技術,是英偉達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黃仁勛此次改口可能與英偉達的業務有關,量子計算機的許多研究是通過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上的模擬器完成的,而英偉達正是這類計算機的芯片供應商。

英偉達在GTC大會上還宣布,將在波士頓建立一個量子計算研究中心,并與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該中心將整合量子硬件與AI超級計算機,實現 “加速量子超級計算”,以解決量子計算領域的棘手難題。

量子計算有望解決當前處理器難以解決的問題,如解碼加密、生成隨機數和大規模模擬。幾十年來,技術人員一直在研究量子計算。不管是英偉達、微軟和IBM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還是初創公司,或是大學研究人員都在研究這項技術。

目前尚沒有量子計算機能在解決真正有用的問題上擊敗傳統計算機。但谷歌去年年底聲稱,其在量子糾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這一成果有助于推動量子計算走向實際應用。

盡管黃仁勛收回了其對量子計算這一前景廣闊的新興行業的原有看法,但相關概念股周四仍大幅下跌,延續了近期的跌勢。

D-Wave股價收跌18%,報8.69美元。IonQ股價收跌9.3%,而Rigetti股價收跌9.2%。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