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olingo,開發AI應用就像做可頌一樣簡單

愈來愈多的數據昭示著,AI的入侵比三體人降臨來得更早:
ChatGPT的論文預言,80%美國人的工作都會 受到AI的影響。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研究顯示,國內約70%的職業會受到人工智能沖擊;
在IBM,正有7800人因為AI的到來失去工作。微軟Azure AI副總裁更是直言:包括卡車司機和文案寫手在內,未來幾十年人工智能將取代50-60%的工作崗位;
甚至連社交媒體,也不斷將名為“什么工作不被AI取代”的視頻推送給你,告訴你:AI時代,選錯了人生方向就會白給。
那么,我們該如何掌握主動權?
若能從源頭起,讓高高在上的AI技術走下神壇,成為每個人手中的武器;
若能讓代碼不再成為阻攔每個創意的技術磐石,讓普羅大眾通過自然語言,就能參與技術創新;
若能讓AI開發所需的模型基座、數據等資源,不止是涌向巨頭和專業開發者——
在AI時代掌握變革的主動權,將不再是泡影。
02這是參與創新的絕佳時機某種意義上,我們生于一個最壞,但也最好的時代。
在AI引發的生產革命面前,我們是手無寸鐵的飄萍;但與此同時,我們是成長于AGI襁褓之中的AI時代原住民。
大語言模型刮起的模型研究和創業潮,為AI變革創造了肥沃的土壤。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今年1-5月,國內大模型數量已達79個——其中,超半數已開源。
但大模型生態的蓬勃,是否意味著真正讓AI能力普惠于民?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大模型對大眾而言,仍然具有相當的使用門檻。在大多場景中,讓大模型精準理解用戶需求依然依賴于高質量的Prompt(提示詞),而非自然語言。
另一方面,來自各領域的大量碎片化需求,亟待得到AI的滿足。即便大語言模型能夠幫忙規劃旅程,但與能夠自主完成訂票的。經過互聯網十多年的發展和積淀,中國擁有頗為廣闊的原生場景,為AI的落地提供了廣闊的機會。
與此同時,大模型觸達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又是顯而易見的:應用。
“百模大戰”后,業界已經快速形成共識——更多的機會點會出現在應用層。2023年下半年,幾乎所有AI的新概念和風口,都圍繞著如何讓大模型快速落地、更加普惠。
比如,微軟Office365炸場帶火的概念“Copilot”,引發了國內外辦公軟件的一系列智能化改革。進一步,在人們的設想中,更強大的AI能力能賦予數字人、RPA、NPC新的生命力——不局限于辦公場景的AI Agent(智能體),成為了AI應用的新風口。
不過,AI Native仍然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AI Agent、AIGC,還是Plugins(插件)、通用搜索,都還在探索驗證的階段。
對于我們而言,這是創新和拓展探索邊界的最好時機之一。
0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AI應用?“Hello World.”
1974年,當Brian Kernighan用C語言敲下代碼,計算機報之以簡潔的致意。
如今,自然語言、圖像、聲音等更多元的模態正在取代代碼,成為人機交互的通用界面。
“輕”,是AI應用的第一個重要特征。
可以看到,沒有賽馬機制和金錢游戲,更多輕量化的AI Native創意,從一臺PC中誕生:
年輕的德國工程師Mathis Lichtenberger,靠一人之力開發出了能夠與PDF文檔對話的ChatPDF——上線短短5天,它就分析了65000份PDF;
兩名不堪忍受招聘軟件虛假職位信息的硅谷工程師,利用幾個周末的時間,開發出了能夠整合篩選遠程崗位的招聘網站——如今,這個網站仍以每天500-800個崗位的速度更新。
AI應用的“輕”,還體現在使用門檻的降低上。縱觀所有爆款應用的特征,除了直擊痛點,使用方法還得足夠“傻瓜”。
互聯網時代至今,人機交互的界面已經從編程語言,降低到了自然語言。如今,隨著多模態模型的發展,圖形、聲音、表格、影像等模態還在不斷擴展人機交互的模式。
“快”,是第二個特征。
即便大模型是新技術,但AI是個成熟風口。人類對AI應用場景的規劃和想象從未囿于技術能力的桎梏:
1977年,電影《魔種》出現了具有自主能力的AI程序Proteus IV;2021年上映的《失控玩家》,就預示了游戲NPC產生自主意識的可能。
不間斷的構想,以及驗證模型價值的急迫性,讓無數的AI應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模型的風口中落地。比如一款名為“斯坦福小鎮”的游戲,首次用Generative Agent(生成式智能體)作為25個“居民”——《西部世界》的構想都成為了現實。
“小”,是另一個特征。
長期以來,AI被視作巨頭之間的游戲。如何與巨頭競爭,往往是個人開發者和創業公司面對的質疑。
但可以發現,當巨頭急于瓜分大眾市場的蛋糕,先從硅谷生長起來的一批AI應用項目,針對的場景往往都很垂直——比如Rewind AI,做好的僅僅只有讓瀏覽記錄變得可搜索這一件事,但其估值在今年5月已經達到了3.5億美金。
在市場需求足夠碎片化的當下,個體反而能找到巨頭和明星公司的盲點和死角。就像AI企業孵化器AI Grant創始人Nat Friedman所說的那樣:“不要把目光局限在ChatGPT、Midjourney這樣已經人盡皆知的大型通用類產品。”
在輕、快、小的特征下,我們能看到不少小團隊締造的商業神話:Midjourney靠10人創造上億美元的年營收,員工少于50人的Cohere獲得了來自英偉達等企業的2.7億美元投資,今年擴張到130人的Huggingface,已經托管了超過100萬個模型、代碼和數據集。
由此可見,AI應用,不僅僅是巨頭間的游戲。
04主角不在黑客,而是每個有想法的你Hackathon,中文譯名為“黑客松”,主角是黑客。
既然要玩諧音梗,咱們也可以稱之為“黑可頌”。這是更符合AI時代的創新態度——烘焙無界限,無論誰都能做可頌。
基于“人人都可參與AI創新”的愿景,36kr AI協同創新中心聯合AI開發平臺Colingo,共同發起我愛黑“可頌”大語言模型應用創新挑戰賽。
將好的AI應用比作可頌,也頗為符合AI技術的兩個核心價值:一是提供能量,提高生產力;二是提供足量的多巴胺,像社交平臺、游戲產品那樣,帶來愉悅的體驗。
只是在萬千焦糖色的成品中,我們想pick與眾不同的黑色可頌。
在這場為期7天的挑戰賽中,參與團隊既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和領域,自主選擇應用方向,也可以根據活動合作伙伴提出的真實的應用場景需求及測試數據,選擇命題。
AI普惠的核心在于為用戶創造去中心化的技術使用環境,而在此之前,我們也想為開發者們創造一個去中心化、人人可參加的開發環境。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Colingo開發平臺準備了開箱即用的全套工具。
作為基于底層大模型構建的AI應用IDE(集成開發環境)平臺,Colingo可以類比作“AI開發云平臺+應用商店”。除了集成包括海內外主流大語言模型在內的多個大模型API外,Colingo還提供了Notion等第三方數據的API接口,為開發者提供足夠的“原料”。
相較于傳統的IDE,Colingo的開發界面更為簡潔明晰。得益于大語言模型的接入,開發過程中人機交互的界面從代碼,變成了自然語言。同時,通過將開發工具像樂高組件般封裝,開發者無需太多技術知識,也能夠在Colingo平臺上像搭積木一樣構建應用。
這也讓參與“黑可頌”的技術門檻更低。開發者們甚至不需要寫代碼,只需要創意和想法,就能和黑客(Hacker)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黑可頌”的另一個主辦方,36氪AI協同創新中心,是由36氪和小即是大創投發起的商業平臺,同時也是一家以媒體為旗艦,專注于AI產業鏈生態建設,企業創新營銷和創投服務為一體的商業平臺。
在AI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下,“黑可頌”中脫穎而出的團隊,不僅會獲得現金和計算資源的獎勵,還有機會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投資。
當然,為了達成普惠的愿景,AI基礎設施的質量舉足輕重。我們也歡迎更多優質的云、數據庫、工具鏈伙伴一起加入“黑可頌”,為優秀的AI創意加碼,在時代變革中留下烙印。
加入“黑可頌”,沒騙你,做AI應用,就是a piece of “croissant”!

復制網址到瀏覽器報名:/uploads/pic/20231014/p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