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百濟神州:已大面積應用AI至臨床開發環節正著手拓展新“NewCo”模式

百濟神州:已大面積應用AI至臨床開發環節正著手拓展新“NewCo”模式

科創板日報    2025-03-14

《科創板日報》3月13日訊(記者 邱思雨) “公司在2024年邁入全球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百濟神州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在近日的交流會上表示。

據介紹,在2024年,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百悅澤?)已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BTK抑制劑,且該公司首次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為正。研發方面,2024年,共有13款新分子實體被推進臨床。

在交流會上,多位百濟神州高管強調了“出海”的重要性。吳曉濱表示,除了推動創新藥在發達國家的出海進程以外,發展中國家需求同樣不容小覷。經測算,其醫藥市場潛在規模約達3萬億元。

“相較于聚焦單一市場的企業,全球多元化布局的企業能夠更好地分攤各地的研發成本。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這使得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開發成本降低了。”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負責人汪來表示。

與此同時,百濟神州正著手拓展新的“NewCo”模式。“百濟神州和其他國內的Biotech負責共同拿出一部分管線產品,投資人負責提供資本。NewCo能夠借助公司的全球藥物生產和臨床開發的通道,這樣的新型NewCo可以解決傳統NewCo需要借力于CRO/CDMO的痛點。”汪來介紹道。

汪來進一步表示,由于百濟神州目前管線較多,通過NewCo模式吸引資本,能夠最大程度實現各個潛力管線的價值。

再看國內市場,吳曉濱坦言:“今年醫藥投融資大環境有所回暖。國內對創新藥的定價體系也在不斷改革中,后續創新藥的價值會不斷體現出來。”吳曉濱補充道,對于創新藥行業,丙類目錄也是一個積極信號。

AI醫療為技術趨勢 但市場“泡沫”或需警惕

“AI大模型正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較多。對醫生來說,使用AI能夠大幅提供臨床診斷的效率。通過AI總結臨床病癥,這能夠為醫生提供一定參考。”吳曉濱在現場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AI在藥物研發環節則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臨床前研究,其二是臨床開發。汪來更看好AI在臨床開發階段的應用。“臨床開發環節涉及到臨床試驗多項數據的整理,公司已在該環節大面積布局AI技術。”

通過AI技術,該公司的數據收集截止(LPLV)到數據庫鎖定(DBL)的時間縮短58.7%;針對早期臨床項目,自動生成表格、列表和圖表,相關處理時間從5-8天縮短至3-5分鐘;另外,利用AI總結患者安全敘述,每個SAE審查和總結的時間減少50%-80%。

至于藥物早期研發階段,在汪來看來,需要警惕市場炒作而形成的“泡沫”。

“在整個藥物研發過程中,藥物的開發需要在細胞層面、動物層面去一步步驗證,AI目前在此過程中還無法起到關鍵作用。”汪來表示,“但毋庸置疑的是,后續AI技術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