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瞰AI大模型│(五)營銷大模型:精細管理精準觸達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趙海軍)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營銷行業正經歷著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轉型的深刻變革。營銷大模型,作為這一變革的重要推手,正以其精細管理和精準觸達的能力,重塑營銷行業的生態格局。
營銷大模型是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微調或知識增強技術,訓練出符合營銷行業特點的大模型應用。過去,營銷行業主要依賴投放、媒介和運營來推動品牌增長,但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退,市場增速放緩、格局固化,消費者選擇愈發理性,消費分層現象顯著,對內容生產的要求也隨之提升。生成式AI技術,特別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突破性進展,以其獨特的功能特性與內容生成需求的高度契合,正推動著營銷范式的變遷。
首先,營銷大模型影響生產要素,提升生產效率。營銷生產力由洞察、創意、媒介、運營四大要素組成。大模型的應用,在洞察層面提高了數據收集與分析的效率,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環境;在創意層面,提升了文字、圖片等多媒體內容創作能力;在媒介層面,改進了傳播效率,增強了目標受眾覆蓋,實現了個性化營銷;在運營層面,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客戶關系的精細化管理,實時調整策略,確保高效營銷。
其次,營銷大模型賦能工作全流程,實現工作流程變革。營銷行業的工作流程涵蓋策略制定、用戶畫像洞察、內容制作、投放渠道管理和效果分析等多個環節,鏈路長、周期長。通過將任務拆分,部分重復規律的環節由AI替代,實現了高效的人機協作。目前,大模型在投放管理領域的流程尚處于摸索之中,而策略洞察與內容生產已成為較為成熟且成功落地的應用場景。
再者,營銷大模型改變產業生態,塑造新的格局。大模型對產業鏈上下游帶來直面沖擊,使信息流通和運作模式越來越透明化。從需求側看,品牌方需求差異化愈發明顯,對內容降本增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供給側看,平臺自身的核心能力與技術優勢逐漸外化,促使上下游合作,催生出新的營銷形式和業態。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一環,營銷行業呈現出持續穩定發展的態勢,生成式營銷已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據賽迪四川測算,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00家企業發布了營銷大模型或相關AIGC應用。營銷大模型在業務營收中平均占比不到5%,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17億元。未來,其增長率將超過30%,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20億元。
依據應用領域的不同,營銷大模型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類:AI大模型+客戶洞察與分析,幫助企業進行客戶洞察與分析,預測消費者未來行為趨勢;AI大模型+內容生產與運營,迅速生成適合各營銷渠道的創意內容,降低創作成本、提升內容質量;AI大模型+精準投放與效果預測,根據不同用戶估值動態調整廣告報價,預測營銷效果,幫助營銷人員提前進行資源分配;AI大模型+策略與運營優化,根據用戶行為動態調整營銷策略,實現從客戶數據收集、內容生成到營銷活動執行的全流程自動化。
然而,營銷大模型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數據安全合規是一大難題,數據訓練階段存在隱私風險和版權風險,模型使用階段也存在內容版權和數據泄露等風險。此外,產品成熟度不足也阻礙商業化進程,如在創意性和品牌理解方面仍有待提升,圖片和視頻生成領域也需進一步完善。
鼓勵和支持營銷大模型的發展,應當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建設公共數據服務平臺,降低數據獲取成本;加強流程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標準化接口進行全方位實時性監管的制度。
消費者和公眾也應持開放與審慎態度面對這一變革。了解行業走向,適應新趨勢,注重個人隱私保護,提高辨別真偽能力,關注個性化體驗,培養創新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在享受智能化營銷帶來的便利與高效的同時,確保個人權益不受侵害,推動營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楊帆】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