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實探機器人“培訓學?!?,家務人形機器人何時走入千家萬戶?

實探機器人“培訓學校”,家務人形機器人何時走入千家萬戶?

南方都市報    2025-03-13

開篇語

  從低空經濟到量子科技,從AI大模型到具身智能……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系列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一場圍繞“未來產業”的系統性布局亦徐徐展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這意味著,未來產業被正式納入國家頂層設計。

  在此背景下,南方都市報啟動“走進未來產業”專題,深入探訪這些具有前瞻性和顛覆性的領域,見證科技創新如何催生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進未來產業”首批調研將圍繞具身智能產業展開。具身智能指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AI手機、AI電腦、人形機器人等都是具身智能的代表性終端。

  隨著宇樹機器人在春晚舞臺扭秧歌一炮而紅,具身智能實現現象級“破圈”。春節以來,多款機器人在各地爭當“顯眼包”:來自深圳眾擎科技的人形機器人PM01在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后,又跑到深圳人才公園邊跑邊切換走路;宇樹科技旗下機器人扮相成白素貞和許仙在杭州西湖上演“賽博版《白娘子》”……

  3月10日,由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彭志輝等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聯合創立的上海智元機器人,發布了其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O-1,同時亮相的還有能“拿針給葡萄穿線”、會騎自行車的人形機器人靈犀X2。

  近期,南方都市報“走進未來產業”調研團隊走進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探訪被稱為“機器人學?!钡臄祿杉行模υ捴窃匣锶?、具身業務部總裁、研究院執行院長姚卯青。

  4000平方米數采廠站滿“家務機器人”

  揮舞著機械臂和靈巧手學習換桌布、刷馬桶、切面團、做沙拉、整理衣柜、打包禮物……在智元機器人4000平方米的數據采集廠中,一批“待上崗”的機器人正在不同的房間和場景中依次進行上述或居家、服務的工作,他們動作緩慢而謹慎,常常失敗但仍不斷重復學習。在每一個機器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老師在教導它們正確完成每個動作。

  這就是智元數采廠的日常,也被業內戲稱為“機器人培訓學?!薄私猓F在智元數據采集工廠投放了近百臺機器人,日均采集30000—50000條數據,目前該數采工廠模擬了家庭、零售、服務業、餐飲、工廠5個日常場景。

  成立于2023年2月的智元機器人由包括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彭志輝在內的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聯合創立。智元機器人方面告訴南都記者,該公司不僅為機器人打造了一流的通用機器人本體和硬件技術,還配備了AI算法與全棧軟件,這使得人形機器人有通用任務能力,可實現交互服務。

  2024年,智元機器人發布了G1至G5的具身智能技術演進路線,該演進路線也被上海政府納入《具身智能智能化發展階段分級指南》。其中,G3層級開始走向數據驅動端到端,進一步形成了一套通用的訓練框架,學習一個新技能后只需要采集相應數據就能實現更通用跨類別的泛化能力;隨著數據量的進一步增加,G4演變為一個通用的操作大模型,結合認知推理規劃大模型,來實現端到端通用操作;G5則是一個長期牽引目標,最終形成一個真正的感知、決策、執行的端到端大模型。

  3月11日,智元機器人發布了最新搭載情感計算引擎的雙足智能交互人形機器人靈犀X2。目前,該機器人已集齊運動、交互、作業三方面的智能功能。在智元發布的視頻中,該機器人能更進一步拿著針線縫合葡萄皮、像人一樣轉動和走路,還學會了“偷瞄”。

  當面對來自B站大神“稚暉君”的靈魂拷問“你和狗同時掉水里應該先救誰”時,X2毫不猶豫地回答先救狗狗,“因為它需要幫助”。

  截至目前,智元機器人已發布多款產品,2023年8月智元機器人發布了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原型機遠征A1;去年8月,智元機器人一口氣推出5款商用人形機器人:遠征A2、遠征A2-W、遠征A2-Max、靈犀X1及靈犀X1-W。

  其中,遠征A2在發布會上擔當了主持人的角色,遠征A2-W則在現場和智元創始人彭志輝一起展示了機器人模仿人類榨果汁的過程:在彭志輝發出“榨一杯葡萄可樂”的指令后,只見遠征A2-W準確從桌上的番茄、李子和葡萄中識別到了葡萄,并拿起了開瓶器給玻璃罐可樂開瓶,隨后點擊榨汁機做起了飲料。據悉,5款人形機器人已在交互服務、柔性智造、特種作業、科研教育及數據采集等場景開啟商用量產。

  發布通用基座大模型,機器人能力將被“解封”

  對于大多數初創公司而言,花費大筆資金建造一座工廠僅用于數據采集是件風險巨大的事情,但數據采集工廠搭建對應的是行業內存在著缺乏通用平臺的共性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賀晗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就提到,行業內目前尚缺算法(大腦、小腦)通用開發平臺、通用3D數據平臺、通用標準認證平臺和通用場景測試平臺,這些方面的缺乏將影響行業內的成本和迭代效率。事實上在行業內,算力和數據是目前機器人研發投入最大的兩個方面。

  作為行業首個實現規模化量產的機器人廠商,3月10日,智元推出了其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O-1。此前智元已將機器人量產環節走完,用量產后的大規模機器人編隊采集了百萬級高質量數據。

  大模型對于機器人實現具身智能到底有何用處?事實上在AI大模型出現以前,機器人的思維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局限于指令動作且聽不懂自然語言。但隨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產品取得突破,傳統機器人的能力也逐漸被“解封”了。比如,大模型通過融合多模態信息(如視覺、語言、觸覺等),能使具身智能能夠更全面地感知和理解環境。

  “對機器人公司來說,你如果不做大模型是沒有未來的,沒有智能化、沒有作業能力的機器人只是一個硬件,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就像新能源車和手機行業一樣,硬件會收斂,供應鏈會整合,最后拼的是智能化。”智元合伙人、具身業務部總裁、研究院執行院長姚卯青告訴南都記者,未來AI能力一定是區分機器人產品競爭力的核心環節,智元已經將AI方面的研發提升到了戰略層面。

  據悉,GO-1大模型可以結合互聯網視頻和真實人類示范進行學習,增強模型對人類行為的理解;同時還能實現在極少數據甚至零樣本下泛化到新場景、新任務,降低具身模型的使用門檻和訓練成本;另外,GO-1大模型能夠在不同機器人形態之間遷移,快速適配到不同本體,還可以搭配智元一整套數據回流系統,可以從實際執行遇到的問題數據中持續進化學習。

  在機器人技術方向上,他認為其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沒有到收斂的程度,比如受制于數據的問題,機器人行業還無法完成完整的驗證,這也是智元希望去主動開源的原因。去年12月,智元機器人宣布開源匯集百萬真實機器人數據的開源數據集AgiBot World(智元世界),該包含超過100萬條軌跡、涵蓋217個任務、涉及五大場景。此次發布GO-1的同時,智元也將技術博客、論文完全公開。據悉在今年第一季度內,智元機器人還會面向核心用戶開源GO-1模型。

  姚卯青也坦言,大模型在機器人的應用落地會經歷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皶囊恍┹^為容易入手、結構化場景較為明確的場景先進行落地探索,然后逐漸演化到一些半結構化和半開放的任務和場景,最終通過我們在各個行業、各個場景落地過程中收集到的數據,以及和人類交互的數據,才能真正實現通用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的應用,到那時候才談得上真正走入千家萬戶,在家庭中執行各類開放式的指令任務?!?/p>

  商業化元年,爆發拐點面臨哪些挑戰?

  除了數據以外,目前機器人量產仍面臨技術、成本、市場、產業鏈等多方面的挑戰。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哪怕公司已經做了有8年、有好幾款產品的量產經驗,但公司要量產一款產品還是有壓力的。

  在量產方面,南都記者了解到,2024年10月智元已下線100臺機器人。另外截至2025年1月6日,智元通用具身機器人累計下線1000臺。姚卯青提到,目前的產量中有70%都對外售賣,預估行業內2025年頭部企業總體出貨量將達到幾萬臺,2026年頭部企業出貨總體出貨量將再往上走一個數量級達到10萬臺。

  談及智元的量產速度,姚卯青表示,從智元自身的角度看,機器人生成要達到量產,不僅要有好的設計和研發,還需要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和生成制造能力。目前,智元機器人團隊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車輛、通信和消費電子,大部分同事都有大規模產品量產的交付經驗。另外從市場角度看,姚卯青認為目前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加速階段。

  他還提到,目前智元也面臨著不少強有力競爭對手的挑戰,包括具備人才、資金儲備、完備制造能力的車企等。在這個階段,智元期待形成自己的規模效應,把供應鏈和生產體系建立到一個相對完備的狀態,等待人形機器人爆發的拐點時刻的到來。

  姚卯青認為2025年將是大規模的商業化元年,據介紹,目前智元除了已有的舊工廠和產線以外,也在布局和建設更多產線,除此以外智元也與不少工廠達成了合作生產伙伴關系。“我們跟他們會有比較深度的合作,由我們來規劃整個的質量規劃、標準測試的工序,同時我們也會把控生產工藝、生產SOP等方面?!?/p>

  另外在2月21日,智元與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階躍星辰達成戰略合作,據悉雙方將共同探索AI+具身機器人應用場景。姚卯青透露,后續圍繞階躍的多模態、推理和訓練、工程化等底層模型能力,進行深度的合作,將階躍星辰多模態等能力賦能到機器人上面。

  近期,業內售價9.9萬元機器人引起廣泛關注。姚卯青提到,機器人技術和供應鏈目前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遠沒有到收斂的程度,此時卷價格戰毫無意義。“這個階段還是要以價值為導向,讓機器人能真正做軟件硬件協同配合產生效果,而不是買一個大號的電動玩具”。

  【區域觀察】

  各地爭當機器人“顯眼包”

  除了汽車、制造業,上海瞄準養老場景

  隨著宇樹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一炮而紅,去年因大模型軍備競賽而進入下一階段的具身智能破圈走向更多人。近期,多款機器人在各地爭當“顯眼包”:來自深圳眾擎科技的人形機器人PM01繼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后迅速跑到深圳人才公園以12公里/小時的瞬時速度流暢邊跑邊切換走路;宇樹科技旗下機器人扮成白素貞和許仙在杭州西湖上演“賽博版《白娘子》”;4月13日,北京亦莊將舉行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屆時人形機器人將與運動員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

  與各地推出不同機器人“花活”相映襯的,是具身智能企業的分布。目前,以北京、上海與深圳三大代表性城市為例,都聚集了一批具身智能企業。此前有投資人向南都記者分析,本地產業稟賦造成了不同的產業生態。其中,高校林立的北京企業更偏向于在具身智能“大腦”方面做布局,而深圳背靠強大制造業,吸引不少企業布局具身智能的“身體”部分,而上海則更多是南北風格的結合。

  2024年5月,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首個國家級公共平臺——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2025年1月全國首個異構超大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在滬正式啟用。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上海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也與上海此前作為汽車及工業機器人高地有良好制造業基礎與完整產業鏈相關。姚卯青也透露,目前圍繞上海人形機器人產業已有不少投資和布局在進行,更多的產業鏈伙伴有望往上海匯聚。

  在落地場景方面,除了常見的工業、制造業場景,上海也更為極致地瞄準了養老場景。去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到要研發用于語音、人臉、情感、動作識別和環境感知的人工智能模型與算法,研發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養老科技產品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執行等能力。

  從時間上來說,姚卯青預判,未來1—2年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局部工業場景應用落地,但機器人走進家庭還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另外,他還提到當機器人實現像人一樣有通用能力的物理世界AGI(通用人工智能)時,養老的目標就可以達到了,這方面還需要5—10年時間。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