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帶著專屬“數字人”上兩會能做什么?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張敏

帶著專屬“數字人”上兩會能做什么?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張敏

南方都市報    2025-03-12

  新春伊始,DeepSeek的爆火掀起新一輪AI浪潮。人工智能真切地融入并重塑著各行各業,帶來創新契機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擁抱人工智能這一時代變革力量的同時,應對安全與治理層面的隱憂?

  2025年全國兩會之際,南都全國兩會前方報道組策劃推出“進擊的AI”專題報道。邀請代表委員共同圍繞人工智能展開深入探討,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今年兩會期間,張敏多了一個履職助手:她把一個和自己形象音色極為相似的“數字人”帶上會。

  這款專屬數字人通過對接DeepSeek等大模型,實現數字人的智慧對話——無論是專業領域的深度問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閑聊話題,都能迅速給出回答。

  數字人還有哪些厲害之處?AI落地應用新場景在哪?如何破解AI“數據饑渴”問題?兩會期間,南都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

  談及深化AI落地應用,張敏認為可以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農業、養老服務、能源管理等領域進行前瞻性布局。同時她建議,加強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強化AI數據安全風險防范,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

帶專屬“數字人”上兩會,助力履職能力提升

  南都:這次全國兩會,你帶了自己的“數字人”上會。為何會有開發專屬“數字人”的想法?

  張敏:兩會前,李強總理調研中國電信時強調,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這次兩會,我帶了自己的“數字人”上會,就是落實這一工作要求,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持續走深走實提供示范引領,爭當人工智能“先行軍”。

  南都:“數字人”可以幫忙做什么事情?

  張敏:“數字人”能助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履職能力。比如介紹一些基礎信息、初步解讀政策等——它可以隨時在線提供服務;借助“數字人”,也能更好地傳播兩會聲音,吸引更多人關注科技動態。

  數字人是前沿技術應用的生動體現。我們長期布局AI、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通過打造專屬數字人,能更直觀展示湖北電信在科技創新上的成果。

  南都:能否介紹下這個“數字人”所依托的技術?它厲害的地方在哪里?

  張敏:“數字人”主要依托數字孿生和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實現數字人形象和實時口型、聲音的合成,通過對接DeepSeek等大模型,實現數字人的智慧對話。

  它厲害的地方有三點:一是高度逼真的形象呈現,從形象、音色到動作、表情,都與我極為相似,給用戶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真實感。

  二是強大的智能交互能力,無論是專業領域的深度問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閑聊話題,都能迅速給出合理、準確且富有邏輯的回答,提供個性化的交互服務。

  三是多場景的應用適應性,可以輕松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如線上會議、新聞發布、教育培訓等,并根據具體場景快速調整角色和功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南都:要充分發揮“數字人”的厲害之處,對算力有要求嗎?

  張敏:訓練“數字人”所依托的大模型以及數字孿生建模等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中國電信充分發揮天翼云作為國家云底座,規劃建設“2+3+7+X”公共智算云,建成兩大萬卡智算集群,推進國產化智算中心建設,建成覆蓋全國、規模領先、結構合理的算力資源。

  同時構建“息壤”一體化智算平臺,突破跨區域、跨主體、多種通智超量異構算力的調度能力,提升算力供給效率,全力筑牢人工智能新底座。

打造“家庭應用場景下的具身智能新生態”

  南都:你認為,AI在哪里領域的落地應用速度較快?

  張敏:據我觀察,目前AI在城市治理、醫療健康、工業制造、教育等領域落地應用速度較快。

  如城市數字治理,部分地區已試行城市實體統一編碼體系(覆蓋建筑、人口、單位等),支撐基層矛盾調解、應急預警等場景;工業智能質檢,某煙草企業引入AI視覺檢測,缺陷識別率達98%,質檢效率提升50%。

  南都:具體到你所在通信領域,AI落地應用探索的進展如何?

  張敏:我們堅決落實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形成“1+1+1+M+N”的人工智能總體布局,筑牢人工智能基礎底座,賦能產業生態繁榮發展。

  對內面向網絡運營、客戶服務等場景,我們開發應用了十余個內部大模型。比如,“星辰經分”大模型實現重點場景分析效率提升超50%,客服大模型應用于語音導航等多場景,智能客服占比超85%。

  對外完成工業、應急、教育等領域超50個行業大模型建設。比如,在某車企搭建“星海”AI智算中臺,解決智算資源統一納管的難題,算力調度效率提升30%。

  面向數字政務、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等場景,我們推出“AI+數字平臺”等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在推進“AI+產品”專項行動,加速AI手機、AI云電腦、AI云盤、AI攝像頭等十余款產品規模推廣,探索AI眼鏡、AI機器人等終端定制。

  南都:人工智能還可以在哪些領域前瞻性布局?

  張敏:結合國家戰略與行業研判,我認為可以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農業、養老服務、能源管理等領域進行前瞻性布局。

  這也要求我們要適度做好網絡基礎設施的超前布局,如完善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推動衛星遙感、導航與地面網絡深度融合;運用量子加密技術對數據安全防護升級;提升算電協同效率,在清潔能源富集區建設“綠色算力走廊”。

  南都:具身智能也是一個熱門賽道。請問湖北電信在具身智能方面,是否有布局和考慮?

  張敏:具身智能涉及了精密傳感技術、強化學習路線,以及多智能體架構等多項AI技術。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布局:

  在技術層面,聚焦智能網聯感知、智算和運營平臺,為具身智能打造“數字神經”。基于5G-A網絡實現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接入,保障機器人安全運行和用戶優質體驗。構建了覆蓋全省“一城一池”算力網,自建和生態合作總算力已達到2000P,為“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提供穩定、高效的智算服務。搭建“運營商級機器人運營平臺”,實現跨廠商、跨品類、大規模機器人統一接入、集約運營等能力。

  在場景層面,聚焦家庭服務領域開發機器人應用。自主研發康養陪護機器人以及基于全屋智能(HIoT)的家庭機器人應用,將平臺能力與人形機器人對接,打通家庭、社區、鄉村多場景聯合應用,打造“家庭應用場景下的具身智能新生態”。

  在數據層面,加強數據融通及大模型賦能。聯合家庭機器人廠家廣泛開展數據集建設,建設中國電信“星辰·家庭大模型”,設計面向家庭的機器人訓練場方案,構建家庭場景機器人訓練數據采集和仿真數據生成能力。

  在標準層面,開展標準制定及課題申請。中國電信擔任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理事,目前正在牽頭1個家庭機器人團體標準編制,參加2項人形機器人團標制定。

健全數據流通機制,探索“數據銀行”模式

  南都:數據是AI大模型的關鍵競爭要素之一,但目前高質量的中文數據集還相對稀缺,這是為什么?

  張敏:高質量中文數據集稀缺的成因,我認為主要存在三大結構性矛盾。首先,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仍處于初級階段,大量數據沉淀在政務系統、企業私域與移動平臺,形成“數據孤島”問題。

  其次,存在技術瓶頸。高質量數據集需要經歷采集、清洗、標注等多道工序,目前國內企業在數據合成、跨模態標注等關鍵技術環節仍落后國際先進水平。

  最后,數據安全制度保障還需健全。盡管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構建了基本框架,但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等核心機制尚未完善,市場活力未能充分釋放。

  南都:怎么讓更多高質量的數據集開放出來,有何建議?

  張敏:建議進一步落實“數據二十條”要求,重點推動政務數據“應開盡開”,建立交通、醫療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化數據集目錄。

  同時健全市場主導的數據流通機制,探索“數據銀行”模式,建立“存管用”一體化平臺。構建安全可控的“數據流通底座”,運用5G專網、零信任架構等技術,構建“云邊端”協同的安全防護體系。

  數據是AI大模型的關鍵競爭要素之一。今年兩會,我提交的一份建議也與數據集建設有關。建議加強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開展基于空天地一體化時空信息數智建設與應用,強化人工智能數據安全風險防范,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

  南都:你今年兩會還關注什么問題?

  張敏:我今年圍繞人工智能的幾個關鍵點向全國人大提交了5個建議。以算力為例,這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底座;建議國家支持湖北建設成為全國算力大通道主干節點,充分發揮湖北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綠電優勢和人才優勢,構建輻射長江經濟帶的算力走廊。

  在深化AI應用場景方面,我建議適度超前布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