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千億!廣西發力AI+制造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的《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大決策要求,加快構建廣西現代化產業體系。
《行動方案》提及六大行動,總體要求為,力爭到2027年,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100個標志性智能產品,打造10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培育10家有全國影響力的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支持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和10家以上研發創新平臺,助力打造3—5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和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初步建成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建立“AI+”新范式
在垂直領域模型方面,《行動方案》提及,支持企業聯合各方力量,聚焦糖、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研發迭代多模態感知模型、智能決策模型、預測與優化模型、產品設計與性能預測模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型、供應鏈優化模型、文獻翻譯與知識挖掘模型等一批面向垂直領域的模型。
“推動企業集成各行業場景數據、技術、工藝,開發融合人工智能的終端軟件?!薄缎袆臃桨浮诽岢?,支持企業聚焦人工智能與工業軟件深度融合,建立“通用大模型+工業軟件”的新范式。鼓勵企業強化人工智能模型框架軟件和硬件適配,打造一批大模型驅動的行業智能體。
在人工智能硬件產品方面,引導工業企業為各行業應用領域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加快發展智能傳感器、智能芯片等高端電子元器件以及基礎數據服務、算力中心、計算設備等相關硬件,積極推動大模型與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運載工具、智能家居、智能醫療設備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能安防設備、智能保育康復產品、智能移動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
在實施關鍵技術攻堅行動中,《行動方案》主要從平臺布局、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三個層面明確重點方向和目標,建設一批創新平臺,攻破一批關鍵技術,發布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
其中,培育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推動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平臺,鼓勵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
圍繞主流人工智能開發框架,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發面向行業應用的算法工具鏈和開發平臺,重點突破深度學習算法、知識圖譜構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智能語音處理、跨媒體感知與融合、腦機接口、人機交互、具身智能等關鍵通用技術。
挖掘“人工智能+制造”場景
實施“智賦萬企”行動。《行動方案》從場景挖掘、流程改造和產業賦能三個維度明確重點方向和目標,挖掘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培育一批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動機械、汽車、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高端綠色家居、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重點打造“人工智能+”智能排產調度、產線柔性配置、人機協同作業、先進過程控制、數智精益管理、在線智能檢測、設備運行監控、智能倉儲物流、危險作業自動化、能源和污染智能管控、智能營銷與售后、智能供應鏈管理等場景。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及儲能、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重點打造“人工智能+”產品和工藝數字化研發設計、虛擬驗證與中試、網絡安全管控等場景。
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加快重點產業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數智換腦,推進行業龍頭企業引領“鏈式”轉型、大型企業加速“整體”轉型、中小企業實施“梯次”轉型,構建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雙向賦能的產業業態,賦能產業串珠成鏈、集群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
深化面向東盟人工智能產業合作
在培育優勢企業方面,《行動方案》提及,培育一批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數據服務商以及數據要素型企業,強化賦能支撐力量。通過廣西制造業企業培優育強服務券平臺,引導優質服務商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服務。
“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在人工智能領域合作,重點瞄準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等關鍵技術領域,”《行動方案》提到,吸引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知名企業在廣西設立面向東盟的區域總部、創新中心、成果轉化和數智化轉型基地,引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企業。
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融合。推動形成以南寧為主引擎、各地市協同聯動的區域創新應用發展新格局。支持南寧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加快提升人工智能軟件和智能終端產品的供給能力。支持柳州、玉林打造智能裝備創新高地,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和智能網聯汽車。
《行動方案》還提到,支持桂林、北海聚焦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化升級,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區。推動各地市聚焦人工智能與優勢產業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區。
深化面向東盟人工智能產業合作。依托“4+N”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在人工智能模型研發、產業協同、標準互認等領域深度合作,發掘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東盟國家垂直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作者:李子健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