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政策地圖模式凸顯,重視國產機器人產業鏈投資機會
中央+地區政策全力支持,地圖模式開啟裝備競賽。
中央:2025年3月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機器人群俠傳視頻,人形機器人打頭陣,覆蓋四足、工業、激光除草、無人機、月球車、水下機器人,出鏡人形機器人公司包括眾擎、星動紀元、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3月5日,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培育具身智能,發展智能機器人。
地區: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重慶等逐步出臺人形機器人產業支持政策,主要涉及對機器人本體、零部件企業及應用場景的培育扶持和地方產業基金的設立等。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創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技術和產業鏈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
從政策端可以看出,自工信部2023年11月份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頂層設計以來,各地陸續發布機器人三年行動方案或專項政策,且目前地方政策已從推出發展目標轉向資金支持,體現國家大力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決心愈發堅定。
國內主機廠百花齊放,大腦+小腦+本體+落地場景多點開花,政策加持下成長潛力巨大。
國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從地域分布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機械和電子領域具備產業優勢,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重要聚集地。
在本體制造領域,企業主要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北京擁有科研實力和政策支持,成為本體制造的重要基地,擁有星動紀元、銀河通用等獨角獸企業;上海得益于工業基礎和人才優勢,擁有傅立葉、智元、達闥等本體企業;深圳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中心,匯聚優必選、樂聚、眾擎等創新型本體制造企業;
在零部件領域,長三角地區(江蘇、浙江)在電機、減速器、絲杠等核心硬件零部件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珠三角地區(廣東)在電子制造和信息技術方面技術深厚,匯聚了視覺傳感器、力傳感器、靈巧手等細分領域的零部件企業,同時在芯片研發、大模型領域具備影響力的華為、騰訊等企業也紛紛入局。
關注政策地圖+國內供應鏈兩大方向。
技術+政策+資金的三重驅動下,機器人產業趨勢明確。從2024年產業主要把特斯拉作為核心標桿,到2025年國內外已形成頭部企業齊手并進的格局,國家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決心愈發堅定。從政策地圖模式出發,建議重點把握國內機器人產業鏈方向,標的選擇方面,建議關注估值合理、基本面發生積極變化的公司。
建議關注:
深圳:拓斯達、兆威機電。江蘇:埃斯頓、億嘉和。
安徽:埃夫特、中鼎股份、安徽合力、瑞鵠模具、伯特利等。
重慶:賽力斯、富臨精工、豪能股份、藍黛科技、瑞迪智驅等。
上海:上海機電、步科股份、鳴志電器等。北京:京城股份等。
風險提示:機器人產業化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產品迭代不及預期、機器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