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建議加快推動AI應用賦能絲綢紡織產業綠色化

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建議加快推動AI應用賦能絲綢紡織產業綠色化

證券時報    2025-03-10

  證券時報記者李小平

  今年兩會,圍繞桑蠶產業、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帶來了多份議案。履職三年來,她連續三年呼吁加快推動AI應用,重視AI對傳統紡織業發展和變革的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5年重點任務,包括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屠紅燕認為,紡織行業也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賦能未來發展。

  據了解,作為我國發展最早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紡織業面臨著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問題。全國規上印染企業將近2000家,90%的印染企業仍依賴傳統水染工藝,是中國最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源之一。

  “絲綢紡織產業圍繞AI+綠色制造為核心進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屠紅燕稱,盡管我國紡織業一直在努力探索綠色化轉型,部分龍頭企業也率先探索出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花型設計大模型、無水印染等普惠全行業綠色發展的前沿科技。但是,大部分紡織企業的探索仍以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為主,處于人工智能應用初級階段,在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等方面還未實現規模化效應。

  在屠紅燕看來,當前,AI浪潮席卷全球,紡織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如同一臺“智能織機”,以AI為絲線,串聯起設計、生產、營銷與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為傳統紡織行業織就了一張數字化的未來藍圖。

  譬如,萬事利研發的行業首個垂類AIGC花型設計大模型,基于70萬花型數據庫和300余種圖像生成算法,可實現“為全世界80億人每人設計10萬條絲巾不重樣”的個性化需求,讓人人都是設計師成為現實。目前,該模型已經被列入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為此,屠紅燕建議,支持絲綢紡織行業建設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聚焦打造行業垂類大模型;參照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支持無水印染設備普及;深化綠色消費激勵,加速低碳絲綢紡織印染產品市場普及;加大對建設絲綢紡織無水印染“未來工廠”的支持力度。

  絲綢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符號。《“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等也強調要以文化賦能產業升級。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絲綢生產國和出口國,絲綢產量占全球80%以上,年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出口額占國際市場60%以上。中國絲綢在規模上占據絕對優勢,但是以中小企業居多,產業呈現出小、散、弱的分散格局,缺乏龍頭品牌和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品牌矩陣,在國際標準制定中話語權不足。

  為此,屠紅燕建議,支持打造歷史經典產業品牌“國家館”,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塑造中國品牌國際話語權。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