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國內本土再增加一條碳化硅晶圓量產線從汽車到AR眼鏡上游降本帶來終端應用“多點開花”|聚焦

國內本土再增加一條碳化硅晶圓量產線從汽車到AR眼鏡上游降本帶來終端應用“多點開花”|聚焦

財聯社記者郭輝    2025-03-02

《科創板日報》3月1日訊(記者 郭輝) 安意法半導體碳化硅晶圓廠日前宣布正式通線。年內中國本土8英寸碳化硅制造領域,將再增加一條量產線。

三安光電總經理、安意法董事長林科闖在2月27日的通線儀式上表示,該項目用時僅16個月便正式通線。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an-Marc Chery表示,希望將意法半導體的碳化硅方案融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以優先本地化生產提升其技術專長。

除三安光電外,國內已有芯聯集成、士蘭微等廠商啟動8英寸碳化硅產線建設,并預計在今年內量產。而圍繞碳化硅進一步降本及批量化應用,從襯底到碳化硅晶圓,新產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從汽車到AR眼鏡、AI服務器電源等應用,科技正快速改變人們生活。

兩廠總投資300億元 合資晶圓廠推動本土技術創新

據了解,安意法半導體成立于2023年8月,由三安光電與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雙方分別持股51%、49%,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30億元,將建成年產約48萬片的8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主要產品為車規級電控芯片。

為配套這一項目,三安光電于2023年7月全資設立重慶三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在同一園區規劃投資70億元,建設一條年產48萬片的8英寸碳化硅襯底生產線,并已于2024年9月通線投產。

image

圖:安意法SiC晶圓廠建設同期配套三安光電襯底產線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安意法半導體通線的晶圓廠還只是一期項目,兩期項目最終達產時間點預計在2028年,屆時每周可以生產約1萬片車規級晶圓。另外,安意法碳化硅晶圓廠通線后,距離正式量產還需要一定時間。據介紹,該項目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批量生產。

在今年下半年投產后,系列產品將涵蓋650V到1200V之間的產品,應用除新能源汽車外,也將覆蓋光伏儲能、充電樁等主流場景需求。產能釋放方面,雙方希望產線的產能利用率能夠加速跑滿。

三安光電董事、副總經理林志東表示,正如意法半導體在通線儀式上闡述的理念,希望借助這一項目能夠深入中國市場、貼近客戶需求,意法半導體方面希望通過合資企業培養人才,然后再借助這些人才,基于當地市場和需求來做技術創新。

“雙方共同作為安意法的股東,這也是我們共同的愿景。”林志東表示,三安光電也會關注并推動愿景的實現,通過市場本土化、人才本土化、技術本土化來做技術創新。

據了解,合資企業安意法的董事會由兩家股東組成,并設有一個負責生產和運營的管理團隊。安意法作為產業鏈條中的代工方,產品和市場策略將以意法半導體方面的客戶及其需求為主。據了解,從安意法半導體下線的碳化硅晶圓,封裝測試流程將由意法半導體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完成。由此形成一條完整的中國本地化8英寸碳化硅供應鏈。

《科創板日報》記者關注到,國內另一家功率芯片制造商芯聯集成也宣布實現8英寸碳化硅工程首批產品順利下線,并計劃將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量產。芯聯集成SiC業務在2024年的營收已超10億元。其中6英寸SiC MOSFET在持續擴大量產規模中,最新披露已達8千片/月的產能。

同時,士蘭微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項目士蘭集宏,也在2024年6月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為120億元,兩期建設完成后將形成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年產72萬片的生產能力。其中第一期項目總投資70億元,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實現初步通線,2025年第四季度試生產并實現產出2萬片的目標。

全球視角來看,英飛凌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碳化硅晶圓廠一期工程,在2024年8月正式開業,其目標在2030年之前占據全球30% SiC市場份額。安森美也加快8英寸SiC晶圓生產進度,并計劃于2025年投產,規劃年產能達60萬片。

林志東對此表示,良性的競爭對行業而言有助于推動技術普及,將樂觀看待當前的競爭環境。

從汽車到AR眼鏡、AI服務器 碳化硅降本帶來終端應用“多點開花”

圍繞碳化硅材料的批量化應用,從襯底到碳化硅晶圓的產能擴充如火如荼,新產業競爭加劇的同時,作為終端市場的消費者也能切實感受到,科技正以超過所有人預期的速度改變生活。

據了解,目前功率轉換效率更高的SiC主驅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標配,且搭載SiC的車型已下探至20萬元以下市場。

據三安光電相關人士觀察,隨著碳化硅材料的技術成熟度和良率提升,器件價格確實有所下跌,其客戶中搭載碳化硅材料器件的汽車車型,陸續在往十萬到二十萬的區間下探。

三安光電表示,該公司碳化硅主驅產品將會首發應用于理想汽車當中,后續還會推進與一些境外客戶的合作。據透露,相關客戶正在驗證過程當中。

新能源汽車是目前碳化硅材料應用最廣泛的場景。據三安光電方面提供的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碳化硅市場汽車應用比例可達71.4%,市場規模將達224億元,同比2024年增幅達31.6%,其中又有92.68%主要應用于電驅環節。

其次碳化硅主要應用為光伏儲能,預計2025年占比為14.4%,市場規模達45.2億元,同比增長22.6%。

除此之外,三安光電方面表示,例如AI服務器、AR眼鏡等光學應用的碳化硅材料需求成長亦值得關注。

三安光電整理的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服務器預計出貨150萬臺,其中對應的電源市場規模在349億元左右,而2025年隨著AI技術應用的滲透率提升,電源模塊市場預計進一步增至372億元。三安光電的碳化硅器件產品目前已進入相關廠商的白名單,正進行新項目的導入。

此外,三安光電已與國外頭部AR終端廠商、國內光學元件代工廠等重點客戶緊密合作,已向多家客戶送樣驗證,產品持續迭代。據了解,碳化硅折射率約為2.7,優于傳統玻璃等材料,且具備耐高溫跟散熱優勢。據了解,一片6英寸碳化硅襯底能夠制作2副AR眼鏡、8英寸襯底對應3-4副,從預估的2024年全年出貨量150萬臺來計算,折算成6英寸襯底約對應75萬片/年的需求,市場規模達10.8億元。

市場預計,按照現有碳化硅襯底材料降本節奏,預估到未來三到五年(2028 - 2030年),8英寸碳化硅晶圓成本預計可控制在1000美金以內。

三安光電林志東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希望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實現技術普惠。以LED外延片的經驗來看,20年的時間成本下降了90%。反過來看,正是由于價格的下降,使得產品的市場普及以及客戶的接受意愿大大提升。

林志東表示,國內市場的碳化硅二極管本土供應商已有較大占比,粗略估計幾乎超50%,而碳化硅MOS占據了20%到30%。但在車規級碳化硅MOS方面,占比不到10%。三安光電相當于為中國市場客戶提供兩個選擇:一是本土品牌,二是合資品牌,即通過合資制造提供意法品牌,進一步滿足中國客戶的多元需求。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