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賽博中醫”火了!服務器宕機、訂單大增仍有技術和政策難題待解|行業觀察

“賽博中醫”火了!服務器宕機、訂單大增仍有技術和政策難題待解|行業觀察

財聯社記者張良德    2025-03-01

2月28日(記者 張良德)“隨著DeepSeek的火爆,AI中醫的熱度提升,年后我們的知醫APP的用戶數量快速增長,服務器多次宕機。”知醫邦創始人李華淵告訴記者。

在“AI+中醫”這一趨勢的推動下,多家AI中醫診療設備和系統服務商對記者表示年后商業客戶數量顯著增長。深圳市初芯堂中醫館連鎖有限公司的陳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公司AI中醫設備銷售預計會出現數量級增長,行業將進入一個爆發期。

終端用戶信任度提升 市場逐漸成熟

年后,DeepSeek中醫問診話題在網絡走紅,恰逢記者因腸胃和風寒原因發燒,便憑借僅有的一點中醫知識用AI大模型自行問診。

記者輸入下述癥狀:“積食且受寒,腹瀉,發燒38.5度,手腳冷熱交替,四肢酸疼無力,食欲差,舌苔黃膩,數脈,氣短心慌,應該吃什么藥?盡量中成藥。”參考騰訊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R1的回答,記者先后服用藿香正氣口服液、布洛芬、蒙脫石散、健胃消食片,兩日后退燒,退燒后繼續服用參苓白術丸、健胃消食片、補中益氣丸、四君子顆粒和黃芪生脈飲,再一日后氣短虛弱狀況消失。

記者在DeepSeek、騰訊混元問診回復情況

在“賽博中醫”話題的帶動下,AI中醫輔助診療的終端市場接受度明顯提高。知醫邦運營經理董考譽告訴記者,“年后每天都有大量電話咨詢,實地來公司訪問洽談的B端客戶也有十幾波,可以感受到今年市場的活躍。”

除AI中醫設備和AI中醫APP的用戶出現增長外,終端服務機構也出現了增加的趨勢。大經中醫旗下的“鵲堂羽坊”AI中醫茶飲店年后迎來了幾波意向加盟商考察,石家莊鵲堂羽坊店員對記者表示,年后有兩三波北京、天津的人來店考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僅是終端患者、消費者的認可度提高,基層中醫診療機構和藥店對AI中醫輔助系統的接受度也大幅提升。

李華淵表示,公司研發AI中醫設備和系統的初衷有提高基層中醫診療能力的考慮。“中國的好中醫很稀缺,現在國家要求每個基層醫院都設立中醫館,建立中醫科很簡單,但如果沒有合格的中醫醫生,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借助中醫AI設備和系統就可以實現初級中醫整體水平的提高。”

董考譽稱:“年后來訪的客戶中,有一些基層社區門診的人,基層中醫診療機構對AI中醫設備和系統的接受度在提升。”

以AI中醫大腦為主要宣傳點的連鎖中醫診所“問止中醫”,目前在國內已開設7家門店。記者在工作日期間到問止中醫鄭州店實地探訪,當天有三位醫生出診,每位醫生每天限額15個號源,這些號源幾乎已被全部預約,就診者年齡跨度從五六歲到六七十歲不等。

問止中醫鄭州店(圖片來源:記者攝)

問止中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今年正在沖刺港股IPO,上市后發展速度會加快,目前公司正在籌備開設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家直營診療機構。

終端患者對AI中醫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深圳市初芯堂中醫館連鎖有限公司公司陳經理表示,“我們自己有7家中醫館,去年行業內很多藥房、診所經營不善,想讓我們去接盤。傳統的中醫醫療市場出現了很大變化,消費者或患者會更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AI中醫設備有數據,可以讓消費者自己直觀感受,再結合專業醫生的分析,能夠解決消費者信任的問題。”

不僅在中醫醫館,AI中醫診療設備在藥店、艾灸按摩等行業也有充分的應用場景,同時,隨著藥食同源品種的不斷擴充,中醫大健康行業或在AI中醫診療輔助設備和系統的幫助下實現快速發展。

陳經理稱,“這兩年AI中醫設備銷售增長迅速,我們2023年推出了AI中醫診療設備‘醫葫蘆’,當年實現銷售1000臺左右,2024年大概銷售了4000多臺,今年對接一些連鎖藥店、藥企等大客戶,他們有自己的渠道資源,有的一訂就是幾千臺設備,預計今年產品銷售增速會更快,今年行業會進入一個爆發期。”

積極接入DeepSeek 中醫“大腦”開始迭代、洗牌

AI中醫診療設備和系統作為診療的輔助工具,其準確度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

國內主流的大經中醫、問止中醫、知醫邦、醫葫蘆等AI中醫設備、系統等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均對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迭代更新,各公司的AI中醫產品準確度均可以達到90%以上。

目前,國內市面上常見的AI中醫診療設備有舌診儀和脈象儀,此外,多家機構也推出了AI中醫輔助診斷系統。其中,舌診硬件門檻較低,手機就可以實現,光線偏差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修正。李華淵表示,舌診主要是通過圖像工程AI識別舌色苔形,通過數學建模函數計算寒熱虛實,準確率較高。

醫葫蘆AI中醫設備(圖片來源:記者攝)

在石家莊的鵲堂羽坊店內,記者隨機采訪了兩位體驗AI脈象儀的顧客。有顧客表示,系統指出他睡眠質量不佳,脾胃功能較弱,自己確實存在睡眠問題,但對系統指出的其他一些健康問題,他個人表示并沒有感覺。

店員解釋說,要使脈象儀準確檢測,需要將檢測頭精確對準雙手的寸、關、尺部位。如果定位不準確,的確會影響檢測結果。基于個人操作經驗,他認為脈象儀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95%。

大經中醫診脈儀(圖片來源:記者攝)

AI輔助診斷系統更像是“大腦”,也是各家AI中醫設備企業的核心產品。正在申報港股IPO的問止中醫在該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醫大腦系統并不依賴診脈,主要通過問診和舌診方式進行輔助診斷。”

DeepSeek大模型走紅后,各家AI中醫設備生產企業、系統服務商也開始進行技術迭代升級。

李華淵對記者表示,“DeepSeek非常厲害,不僅對提升中國國家實力有積極貢獻,對中醫領域也有特別的幫助。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應該首先在醫學研究中投入使用,語言模型更擅長知識與交流,人類掌握開車技能相對容易,而掌握醫療能力則困難得多,從投入產出比來看,人工智能應當優先應用在醫療領域。知醫邦已開始結合大模型,對APP進行迭代升級。”

大經中醫在其官方賬號表示,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底座,大經中醫深度融合其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混合專家核心架構、創新思維鏈邏輯推理技術,結合中醫數據資源,完成了大經中醫“岐黃問道大模型V3.0版”的升級。

除行業內的現有玩家外,DeepSeek也催生出AI中醫系統領域的新玩家。

近日,醫藥B2B信息服務平臺采藥貓宣布成功接入DeepSeek,完成了在其中醫智能輔診開方場景的應用驗證,只需輸入主訴、癥狀、脈象、舌象等信息,即可通過辨證論治為基層中醫完成中醫輔助診斷。

發展空間巨大 仍有技術與政策問題待解決

對于人工智能在中醫設備和系統中的應用發展,業界寄予了厚望,有多家上市公司已公開表示公司有AI中醫設備或接入AI中醫系統。

固生堂(02273.HK)日前宣布借助DeepSeek打造名醫的“AI分身”,并擔當醫生的“智能助手”,通過AI預問診自動生成電子病歷;潤和軟件(300339.SZ)表示,公司旗下子公司發布了基于OpenHarmony的AI中醫舌診機器人,但該產品尚未進行規模化銷售;問止中醫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或將成為“中醫AI第一股”。

醫生使用知醫邦AI中醫設備輔助問診(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雖然當前DeepSeek等大模型已經幫助AI中醫系統進一步迭代進化,但技術難點依然存在,有中藥行業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中醫需要“望聞問切”,其中的“聞”目前沒有中醫AI輔助設備可以實現。

李華淵告訴記者,“技術方面困難有很多,這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無據可依,都不知道所用參數是對是錯,只能通過測試開盲盒看結果,調整、調整再調整,我們調整了4年,目前還在調整,中醫標準化的問題就對我們造成很大困擾。”

對于未來AI中醫診療技術的發展,李華淵表示,“現在如果問我DeepSeek等AI系統能不能看病,我的回答是還不能,DeepSeek有助于看病的思辨過程,但是無法獨立看病,因為他既不能查體,也不擅長問診,也就是無法主動識別并采集人體物理數據。現在AI中醫診療設備和系統不能直接替代醫生,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輔助醫生來開處方。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5年、10年之后,像綜合醫院多部門分工合作一樣,將多個AI整合就可以實現AI看病,技術應該是可以達到的。”

有業內公司表示,在AI中醫診療設備的推廣方面,目前存在政策相對滯后的情況。醫療診斷是個強監管的領域,限制性法規較多,行政審批相對滯后。診斷軟件屬于醫療器械范疇,醫療器械門類繁多,軟件是最后加入的,軟件注冊經常是削足適履,這也制約了診斷軟件的開發與運用。在大健康領域,軟件類醫療器械的指導性文件也較為模糊,比如應用于消費醫療場景的是否應該與嚴肅醫療場景的區別監管,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政策明確要求。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