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重估“暗線”:創新藥板塊也有望迎DeepSeeK時刻
財聯社2月26日訊(編輯 馮軼)近階段AI醫療概念在港股市場上熱度頗高,而受益于市場需求復蘇、業績增長和出海勢頭迅猛,生物醫藥行業的景氣度攀升也正引發更多的市場關注。
2月26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明顯走強。截至收盤,復宏漢霖(02696.HK)、君實生物(01877.HK)雙雙漲超18%,榮昌生物(09995.HK)、百濟神州(06160.HK)等個股也是大幅跟漲。
消息面上,近日國辦轉發《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及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指出要研究完善醫藥領域開放政策,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優化藥品帶量采購。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數年國內帶量采購常態化的背景下,生物醫藥板塊估值出清較為徹底,當前行情環境下則意味著較大的修復空間。
據浙商國際跟蹤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當周,港股醫療保健行業的總體PE估值水平仍處于2018年以來的均值之下,且與區間高點相比仍有數倍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科技也是科技。近年來,隨著國內創新藥出海的步伐加速,也已經開始結出業績碩果。
進入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上已有包括信達生物(01801.HK)、先聲藥業(02096.HK)在內的多家藥企簽下潛在金額達10億美元級別的大單。
來自國泰君安的研報顯示,據insight數據庫統計,2024年,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License-out)達75起(占全球創新藥交易數量超10%),首付款超48億美元(占全球首付款金額約20%),ADC藥物、雙抗等前沿技術成為出海主力。
近期市值超越恒瑞醫藥成為A股新藥王的百濟神州(06160.HK;688235.SH),旗下核心產品澤布替尼2023年全球銷售額達13億美元,成為首個“十億美元分子”;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8.16億美元,全年預計突破20億美元。
另據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批準上市的創新藥達48個,比上年增加8個。我國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已有多款國產創新藥在全球上市。
可以說,當前國產創新藥的國際化布局正在迎來收獲期,行業景氣度也有攀升跡象。
此外,行情層面由于AI醫療主題投資在港股市場中愈發活躍,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適配也讓市場對創新藥行業技術融合與重構的預期增強。
信達證券醫藥生物團隊在2月24日的報告中稱,AI賦能創新提效的同時國內創新藥商業化及支付預期改變,一些人力密集型較多的企業或因AI模型幫助降低成本,同時也能提高服務效率,對創新研發的重點新突破。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