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通用人工智能不必一味追求類腦路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日前,“共話科技暢想,遇見科幻未來”論壇作為第26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的重點活動之一,在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舉辦。與會科技工作者透過科幻的視角,對時下備受矚目的一些科技進展進行展望。談及科幻作品中常見的腦科學相關話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首批會士、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韓力群在《類腦AI面面觀》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目前腦科學對人腦的思維、認知、決策、學習等高級功能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而通過類腦仿智,無法成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有效途徑,因此,她認為在腦科學近期尚無法解讀人腦高級功能的情況下,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不必一味追求類腦的技術路線。對于元宇宙的發展,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聯席秘書長、《元宇宙十大技術》作者葉毓睿認為,元宇宙是以XR、區塊鏈等為基礎虛實融合的、由創作者驅動的共創、共治、共享的數字新世界,而要達到高度模仿真實世界的感官體驗,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同時,他認為,隨著AI+XR技術的不斷成熟,元宇宙內容生產的春天將要到來。北京市朱雀人才,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科技項目經理人余飛提出,元宇宙仍處在早期的概念階段,產業生態并不成熟,但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明確,應該支持元宇宙底層技術發展創新,持續地發展互聯網3.0產業。談到經常在科幻作品中出彩的航天技術,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提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但是,即使以光速運動,漫游宇宙的理想仍是遙不可及,因此,數字永生也許是更容易實現的、延長生命時間的另一種方式。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