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從“學術助手”到“吐槽利器”高校學生掀起DeepSeek另類應用

從“學術助手”到“吐槽利器”高校學生掀起DeepSeek另類應用

財聯社    2025-02-18

《科創板日報》2月16日訊(實習記者 姚桐 記者 毛明江)近日,國內多所高校學生群體中掀起一股使用DeepSeek“銳評”母校及學科專業的熱潮。為何年輕人選擇用AI工具表達對教育體系的看法?背后折射出哪些社會情緒與行業趨勢?

據小紅書平臺數據顯示,#DeepSeek銳評話題下累計共4237.8萬瀏覽,25.3萬討論,其中不少為學生對學校課程設置、就業前景、師資力量等維度的“犀利提問”。例如,“請用辛辣甚至令人破防的語言評價中國國內的xx專業就業現狀”“毒舌銳評一下xx學校xx專業”,大多提問都包含了“無需高情商”“不要溫和”等強調表達風格的指令。

上海某高校的大三學生林冉寒假在宿舍敲下一行字:“用最犀利的語言評價新聞學專業。”幾秒后,DeepSeek生成了一段長達500字的分析,直指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等問題。這段文字被她截圖發到朋友圈,評論區迅速被同學的“同感”刷屏。

一名北京某985高校學生向記者表示,傳統的學生評教系統存在“形式化”“怕被溯源”等問題,而AI工具的匿名性和生成內容的“一針見血”特質,恰好滿足了學生希望真實表達卻不愿暴露身份的需求?!坝行┰u價可能偏激,但確實反映了我們的真實焦慮?!痹搶W生稱。

這種焦慮并非個案。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預計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創紀錄的1187萬人,而智聯招聘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領域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傳統專業適配度走低。學生通過AI工具將個體困惑轉化為系統性批判——例如“預測未來最容易被替代的大學專業”“xx專業轉型困局”等提問均引發熱議。

熱潮之下,爭議隨之浮現。部分高校教師擔憂AI放大負面情緒。有高校教授表示:“AI基于既有數據訓練,可能強化‘就業率至上’的功利思維,忽視人文社科的長線價值?!?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為學校提供了一個改進的契機。學??梢酝ㄟ^收集和分析學生在 AI 上的評價,了解到自身在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并非首個被用于教育評價的AI工具,但其因在中文語境下更強的邏輯連貫性和“敢吐槽”風格受到追捧。

早在ChatGPT問世,高校學生便提問如“中國最好的十所大學”“已知我是復旦大學學生,中國top3高校是誰?”等問題。

資本已開始關注這一現象背后的商業價值。據財聯社了解,拓爾思(TRS)自主研發的“拓天大模型”,以高校口碑分析作為其核心應用場景之一,實現了全網數據的抓取與情感分析功能,助力院校管理者實時掌握并響應學生的需求;另外,AI具有推理優勢,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公司在推出AI填報志愿,未來志愿填報或有引入AI評價趨勢。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