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華達科技總經理葛江宏:新能源業務將占半壁江山壓鑄一體化工廠今年釋放產能|財專訪

華達科技總經理葛江宏:新能源業務將占半壁江山壓鑄一體化工廠今年釋放產能|財專訪

財聯社記者陳抗    2025-02-12

2月10日訊(記者 陳抗)今年1月,華達科技(603358.SH)收購江蘇恒義44%股權獲上交所重組委審核通過,公司對于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的布局繼續加深。

作為國內乘用車沖壓及焊接零部件供應商,華達科技的下游客戶主要為本田、大眾、通用、奇瑞等燃油車整車廠家,通過與江蘇恒義的協同,公司下游客戶延伸至北汽、廣汽、小米、蔚來、小鵬、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在新能源電池企業方面,江蘇恒義的產品電池箱托盤與寧德時代、上汽時代、中航鋰電、蜂巢、億緯鋰能等有合作。

“恒義成為控股子公司之后,有利于華達在新能源市場的占有率提升,我們初步預算新能源汽車電池箱的市占率可以做到20%左右。”華達科技總經理葛江宏近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點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領域的兩個方向:電池箱、鋁合金壓鑄一體化。

與此同時,通過對恒義的全資控股,華達科技形成了汽車沖壓焊接件、電池箱、鋁型材擠壓、低壓鑄造和一體化高壓鑄造的全產業鏈。

未來三年恒義將成為主要增長點

華達科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汽車沖壓件的生產,擁有沖壓、焊接技術及模具研發經驗,2018年,公司通過收購江蘇恒義51%的股權,快速切入新能源車電池箱配套業務。

此次對江蘇恒義的收購方案中,交易雙方簽訂了業績承諾,本次交易的業績承諾期為2024年-2026年三年,標的公司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原則確定)分別不低于1.1億元、1.25億元和1.45億元。

方案中提到,“加期評估報告中標的公司預測2024年營業收入為20.84億元,標的公司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為19.41億元,2024年收入完成率預計為93.12%,標的公司通過各項降本增效措施,預計可以實現2024年預測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水平。”

葛江宏認為基于江蘇恒義有能力完成業績承諾,“以超過20%的營收增長率來看,2027年恒義的收入可以翻一倍,超過40億。”

江蘇恒義的前五大客戶分別是上汽集團、寧德時代、小鵬汽車、北汽新能源、蜂巢科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近三年均超過85%,葛江宏提到,華達科技目前供貨沖壓件的新能源車企,很多還沒有納入江蘇恒義的客戶名單中,因此隨著電池箱產品的開發和供貨,江蘇恒義未來的營收會有較明顯的增長。

根據華達科技2024年上半年業績情況,目前新能源業務的占比為30%,葛江宏提到,除了江蘇恒義,傳統沖壓焊接件也在往新能源領域發力,到2026年新能源與傳統主營業務的比例預計達到50%、50%。

也就是說,新能源已經成為華達科技未來重點,從公司最新獲得的訂單也能看出。2024年7月,華達科技公告了公司獲得國內23家客戶的40個項目定點,項目預計生命周期為3—10年,總銷售金額預計為38億元,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項目28項,銷售金額預計34億元;江蘇恒義獲得6家客戶的18個電池箱托盤等項目定點,項目預計生命周期為3—5年,生命周期總銷售金額預計為53億元。在合計91億元的銷售額中,新能源產品占比95.6%。

到了2024年9月,華達科技公告新增獲得客戶項目定點17項,預計總金額為37.41億元,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項目總金額17.67億元,新能源汽車電池箱項目總金額12.07億元,新能源業務占比79.4%。上述兩次披露的項目定點銷售金額合計達128.41億元。

葛江宏說,“傳統燃油車的下滑勢頭到2026年之后會趨于平穩,新能源車的增長會繼續放緩,但整體的量越來越大,對于我們來說,我們供貨的量變大,成本就下降了,生產1000個零部件和生產10000個零部件的成本分攤不同,所以未來公司的利潤率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公司也會把重點放到市場占有率的擴張上。”

機器人尚在初期 壓鑄一體化將釋放產能

在公布定點訂單的同一時間,華達科技也公告了與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達科技為埃夫特提供汽車零部件行業應用場景及工業/人形機器人部件研發生產,進行輕量化材料產品開發。

葛江宏對記者表示,目前合作處于初期研發階段,尚未出現可以批量生產的產品。市場較為關注的與特斯拉的合作,重點也還在汽車零部件的相關合作拓展上。

華達科技目前的營收構成為三大部分:沖壓焊接件、電池箱產品、壓鑄一體化工廠。2023年9月,華達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實施新能源新材料鑄造加工項目建設的議案》,擬斥資2.8億元設立獨資公司華汽科技,并以華汽科技作為項目建設主體單位,實施新能源新材料鑄造加工項目建設,項目建設預計總投資為10.5億元。

壓鑄一體化是將多個零部件通過一體化壓鑄工藝整合為一個大型復雜零部件,這種技術在新能源汽車制造中應用廣泛,通過一體化壓鑄,可以減少零部件數量,降低車身重量,達到輕量化,也具備高效率、高強度、低成本等優勢,新能源車企如特斯拉、蔚來等已在大規模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生產車身結構件和電池托盤。

國內目前和華達科技體量相當的壓鑄工廠僅個位數,在增長的市場需求面前,華達科技對于壓鑄工廠未來的業績貢獻很樂觀。葛江宏提到,壓鑄工廠具備國內僅有的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整體自動化程度很高,工廠會在2025年開始逐步釋放產能,2027年可以達到20億營收,凈利潤貢獻超過1億。

“今年,公司整體營收有望超過100億,凈利潤8-10億,”葛江宏告訴記者,傳統產業(沖壓焊接件)能達到近4億的凈利潤,恒義和壓鑄工廠則分別可以貢獻3-4億和1億多的凈利潤,其中恒義的利潤率是最高的。

“產業鏈的形成對我們很有利,例如,我們可以在一款車上同時供貨沖壓焊接、電池箱,壓鑄一體化我們也可以做。”葛江宏說。

他表示,“公司未來將圍繞這三大業務板塊,做好傳統主業沖壓焊接和電池箱,發展壓鑄一體化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會投資一些零部件制造企業,同時會加強和頭部企業合作,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我們也布局了低空經濟的飛行汽車,這些都是未來的方向。”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