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瓴聯手傳感器企業坤維科技完成B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2月10日訊(記者 李明明)小米集團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
近日,坤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坤維科技)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小米產投、舜宇產業基金、深創投、高瓴創投等,同時其注冊資本由約405萬元人民幣增至約431萬元人民幣。
據悉,本輪融資后,在現有六維力傳感器1.5萬臺/年標定能力的基礎上,坤維科技將繼續新建3萬臺/年的標定能力。
作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傳感器產業近年發展迅速,那么,傳感器企業的盈利契機何時到來?對此,坤維科技副總經理顧慧昕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預計傳感器企業在今年或2026年可以實現盈利,尤其今年是關鍵年,多家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如果能順利量產,將會快速推動傳感器產業實現盈利。
致力于六維力傳感器賽道
坤維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高精度機器力覺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及力控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智能力覺傳感器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技術推廣,開發面向機器人及其他智能裝備行業的力覺傳感器產品等。
從產品層面來看,坤維科技目前有六維力傳感器、關節扭矩傳感器、單軸力傳感器、高精度數據采集模塊、運動力臺等產品矩陣,可基本覆蓋協作機器人應用場景、小負載六軸工業機器人及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
“近兩年公司已與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頭部企業均建立了業務合作,部分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力覺感知傳感器產品已量產。” 坤維科技方面透露。
隨著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迅速擴張,六維力傳感器作為其關鍵部件,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種傳感器能夠實時測量和反饋三維空間中的六個獨立力和力矩分量,廣泛應用于工業機器人、精密裝配、航空航天、醫療設備以及科研實驗等領域。
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中國市場六維力/力矩傳感器市場規模將超過15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45%;銷量有望突破84000套,復合增長率超過60%,其中機器人行業銷量有望突破42000套。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在六維力傳感器領域表現突出的企業,主要有柯力傳感、昊志機電、東華測試、坤維科技、宇立儀器、藍點觸控等。
此外,柯力傳感是智能傳感器行業的領軍企業,主要研制和生產各類型物理量傳感器,以及不同工業物聯網系統及多場景應用解決方案;廣州昊志機電是行業的中高端數控機床及機器人核心功能部件、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領域的核心功能部件產銷企業。
小米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坤維科技成立后經歷了8輪融資,此前投資方有毅達資本、無限基金SEE Fund、晨暉創投等,本次投資方的陣容依然亮眼,其中,小米產投和舜宇產業基金均為產業資本,深創投、高瓴創投等為國內外知名風投機構,可見產業上下游對坤維科技發展前景的看好。
小米集團在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較為廣泛,涵蓋了核心零部件、技術研發、本體制造以及應用場景等多個領域。
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小米通過投資布局了多家傳感器相關企業。例如,小米旗下投資基金入股了坤維科技,該公司專注于六維力傳感器的研發。此外,小米還投資了多家激光雷達企業,如禾賽科技,其激光雷達產品已應用于小米汽車。
芯片方面,小米與全志科技合作,后者為小米的仿生四足機器人“鐵蛋”提供芯片支持。
其他零部件方面,小米通過投資和合作,布局了減速器、電機等零部件領域。例如,小米智造基金投資了位于蘇州的塑料焊接公司凱爾博。
在中游本體制造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小米是制造廠商之一,其人形機器人產品在設計、制造和測試環節均有所布局。此外,小米還投資了小雨智造,該公司專注于大模型智能焊接機器人。
高瓴創投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主要聚焦于具身智能賽道,其投資版圖涵蓋了從底層核心技術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閉環。
感知層方面,高瓴創投投資了千覺機器人,控制層投資了富興機電,其為國內領先的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研發制造商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
而在本體層,高瓴創投出手了思靈機器人、智元機器人、星海圖等。
舜宇產業基金始創于2017年初,依托全球光學光電龍頭企業舜宇光學科技集團,引入多家外部知名LP,投資于光學光電大賽道中具有技術前瞻性、產品化能力突出的早期優秀科技公司,并有選擇地布局舜宇產業生態圈中的成熟企業。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