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仲裁紛爭后張予彤首度發聲但AI江湖已生變
《科創板日報》2月11日訊(記者 張洋洋)Kimi股權仲裁紛爭后,事件核心人物原金沙江投資人、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張予彤首度公開發聲。
今日,張予彤在朋友圈和社交媒體披露,Kimi新版本用戶量創新高,并感慨AI行業“每逢春節發展速度遠超想象”。
這一發聲距離張予彤與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因Kimi股權導致的矛盾爆發,已過去數月。
2024年12月,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指控張予彤隱瞞在月之暗面持有900萬股免費股份(通過親屬代持),違反基金受托責任。按當時的估值,這部分股權價值超1億美元。盡管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后來多次強調張予彤的貢獻“獨立于循環智能股東決策”,但金沙江創投堅持認為其行為涉及“欺騙性設計”。
處于風波中的張予彤始終未做回應,但在其因Kimi股權糾紛淡出公眾視野的幾個月內,AI江湖已生巨變。
憑借開源策略與高效算力部署,DeepSeek先已是AI界最強黑馬。根據QuestMobile數據,DeepSeek的日活數據已經突破4000萬,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上線不足一個月,但闖進全網日活Top50的應用。而經過近一年時間投流的Kimi,目前的日活數據則維持在1900萬左右。
在張予彤今日的發言中,她將AI行業的發展總結為三個階段:2023年行業招兵買馬、2024年Kimi突破長文本、2025年DeepSeek讓人相信AGI可以實現。
“這個行業變化快啊。”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QuestMobile CEO陳超感慨稱,但當下的AI市場,各廠商的AI策略,不管是技術方向還是經營策略,也無法做到貿然調整,否則之前的積累可能就不復存在。
由DeepSeek導致的鲇魚效應,還在持續引發行業巨震,各行業的公司相繼接入DeepSeek模型,近幾日在輪番上演。
一名火山引擎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在字節跳動內部,非豆包團隊,都與DeepSeek完成了對接,“現階段DeepSeek可以把自己的這套架構做到極致”。
從更宏觀的AI行業視角來看,當前正處于技術、資本與生態的多重博弈之中,技術路徑的分化也在重塑競爭格局。Kimi堅持的閉源路線雖能保持技術護城河,卻不得不面對DeepSeek開源生態的“人海戰術”,后者憑借開源模型吸引大量開發者,形成了活躍的開發者生態,眾多開發者基于其開源模型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拓展,又進一步推動了技術的傳播和創新。
技術突破是月之暗面引以為傲的突圍利器。2024年Kimi的長文本處理能力讓其在市場中的差異化優勢,幫助它吸引了不少用戶。但隨著豆包等競爭對手的跟進,這一賽道逐漸變成紅海。今年1月,這家公司又上線了K1.5版本,強化了長文本處理、多模態推理(支持圖文輸入)以及數學代碼能力。
對于以月之暗面等為代表的AI創業小虎和大廠們而言,當下正站在命運十字路口。它們能否借新技術和新版本實現逆襲,答案或許藏在AGI的“暗面”中——那里既有未被探索的可能性,也有殘酷的生存法則,這場關乎AGI未來的戰役,才剛剛拉開帷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