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看中」的14款人形機器人,國產機器人勝算幾何?
近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勛在 CES 2025 的一場主題演講中提到,「機器人技術領域,特別是人形機器人和通用機器人技術,即將迎來 ChatGPT 時刻般的突破。」在演講中,黃仁勛公布了英偉達新推出的世界基礎模型開發平臺 Cosmos,并展示了加入 Cosmos 平臺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其中近一半來自國內機器人公司。
本篇解讀詳細地盤點了 14 款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參數信息、主要適用場景、核心亮點(相較于其他人形機器人不同的地方)、商業化情況以及背后的核心技術路線等情況。
目錄
01. 為何實現「通用人形機器人」如此重要?機器人的 ChatGPT 時刻真的來了嗎?
機器人技術一旦實現通用性意味著什么?最適合通用具身智能的形態會是人形嗎?要想迎來通用機器人領域的「GPT」時刻,哪些因素才是核心關鍵?
02. 老黃選中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國產機器人梯隊的勝算如何?海外機器人梯隊情況如何?
黃仁勛展示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都是什么「來頭」?國產機器人廠商「突飛猛進」,占據近一半?國內外的各家機器人在技術路線上有何差異?
03. 老黃沒帶上臺的機器人種子選手還有哪些?
在 CES 2025 展會上,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機器人?
01 為何實現「通用人形機器人」如此重要?
1、黃仁勛認為通用機器人技術的重要性在于,能夠創造出無需特殊環境即能適應「棕色地帶」的機器人。同時,黃仁勛還在演講中指出了未來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三類機器人,分別為自主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
2、實現機器人的「通用」非常重要。深度學習強化領域的大牛 Pieter Abbeel 曾表達機器人通用性的重要,「當機器人能夠適應不同環境時,就會發生重大變革。」
① 傳統的機器人需要針對特定的環境、任務,用某種固定的動作序列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只針對于結構化的環境有效。而當下,業內追求的通用機器人,能夠在一個未設定具體規則、一切皆可變化的開放環境中解決問題。
3、同時,基于人形是否是最適合實現通用具身智能的形態,仍存在一些爭議。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認為,人形是最適合實現通用具身智能的形態。目前只有人類本身達到了真正的通用具身智能,因此人形機器人被視為最好的通用具身智能體。
4、據麥肯錫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機器人行業的收入到 2040 年將增長至 1900 - 9100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 13%至 23%。機器人領域的潛力不言而喻。
5、同樣,黃仁勛在其近 1 個半小時的 CES 2025 主題演講上,重點講到了對于「Physical AI」的看法。在此期間,黃仁勛公布了英偉達新推出的世界基礎模型開發平臺 Cosmos,并展示了加入 Cosmos 平臺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其中有 6 款來自國內的機器人公司,8 款來自國外的機器人公司。
14 款人形機器人的基礎情況一覽:
02 機器人的 ChatGPT 時刻真的來了嗎?
黃仁勛在演講中提到,「機器人正在進入 ChatGPT 時刻」。但距離通用機器人領域的「GPT」時刻真的來臨,還面臨著幾點需要克服的「關鍵難題」。
1、首先,是機器人的「大小腦」的大模型的架構還沒有統一,各家仍在探索中,如大語言模型的技術路徑、模仿學習與深度強化學習的技術路徑以及空間模型的技術路徑等。目前,尚沒有哪條技術路徑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性。
① 具體而言,目前較為常見的架構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大語言多模態模型直接應用于機器人,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部分機器人底層的操作運動集等,使大語言模型能夠進行調用,以完成相應任務,這已成為目前最為普遍的架構形式;二是如特斯拉等公司追求的更為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采用模仿學習的方式,通過人為采集大量的動作數據來訓練機器人。但該方法的「scling law」還沒有得到驗證。
2、其次是,目前機器人的泛化性較差 ......
03 老黃選中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國產機器人梯隊的勝算如何?
此次在 CES 2025 主題演講上,出現在黃仁勛身邊的 14 款人形機器人中,有 6 款機器人來自國內的機器人廠商。
遠征 A2(智元機器人)
1、「遠征 A2」是由智元機器人于 2024 年 8 月推出的一款智能交互服務機器人,主要場景適用于營銷客服、展廳講解、商超導覽、前臺接待、業務咨詢等。8 月,與「遠征 A2」同時發布的遠征系列機器人還有「遠征 A2-W」和「遠征 A2-Max」兩款,適用于柔性智造、重載特種作業等場景。
2、「遠征 A2」全身具備超過 40 個主動自由度的關節和仿人的靈巧雙手,能夠模擬出豐富和復雜的人類工作。同時擁有一個可以持續學習的大腦,由大語言模型加持。此外,還具備多模態的感知,輸入系統,可以通過視覺感知交互者的情緒。
① 在語音交互方面,遠征 A2 機器人采用了語言大模型+RAG 構建企業定制業務知識庫......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