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360正在AI領域二次創業
1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學北京校友會新年年會在北京舉行,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以校友身份受邀參加此次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他對AI行業,特別是大模型時代的最新思考。
據了解,2024年9月,周鴻祎受聘成為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計劃以AI及安全領域的科普為切入點展開工作,旨在為國家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產業培育更多人才。此次他在演講中主要探討了AI的發展歷程、趨勢、產業演化以及企業在大模型時代應該采取的策略,并強調了培養AI素養的重要性。
周鴻祎在演講中特別提到在AI領域創新創業的前景,他建議學校可以通過多請企業家講創新創業課程的形式,增加對學生創業的鼓勵。他認為,AI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它帶來的創業創新機會比互聯網還要大。而在他的帶領下,360也在AI領域進行“二次創業”。
在周鴻祎看來,AI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思維方式和社會結構的變革。他呼吁教育機構和企業應積極擁抱AI,培養AI素養,抓住AI帶來的機遇。“我們首先要建立這樣的認知:AI不是泡沫,創新驅動、開放合作與智能變革是必然趨勢”。
周鴻祎認為,AI 將重塑經濟環境,提升社會和國家的生產力,幫助企業提高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能力,使每個人有機會成為超級個體。“我認為它不會摧毀各個行業,而是會重塑每個行業。”
關于AI技術的發展趨勢,周鴻祎談到了以下幾點:第一,中外AI領域的差距正在縮小,這緣于國外在發展超級人工智能方面遇到阻礙;第二,GPT等問答式AI已接近極限,復雜推理的慢思考模式成為新方向;第三,模型大小不再是唯一追求,專業化和小型化成為趨勢,知識密度和知識質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第四,開源大模型和API價格下降,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第五,大模型需要與人協同工作,具備感知能力,多模態成為重點;第六,智能體加速落地,走場景化、應用化、專業化、垂直化發展的應用路線可能成為中國AI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大模型就好比一個培養器中的大腦,只有推理和反應的作用,但加上智能體之后,它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輸入源。”周鴻祎表示,近期AI領域最熱門的一個詞就是“智能體(Agent)”。智能體相當于在大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感知、多步推理、工具使用、記憶,以及企業知識獲取的能力,使其可以在企業的業務場景中執行具體任務。
周鴻祎認為,智能體在企業中主要扮演數字員工、顧問和專家的角色,主要從以下方向實現應用落地,包括代替人工完成過去只有人類能做的工作;家居用品都具備感知和交互能力;借助智能體打造全新生產力,實現降本增效;賦能具身智能、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助力科學研究,大幅縮短科研周期;以及賦能AI安全,實現安全的“自動駕駛”。
周鴻祎認為,在大模型時代,不僅要建立“AI信仰”,還要培養“AI素養”。只有培養AI素養,才能真正擁抱AI時代,在AI時代存活。對此,他提出提高AI素養的幾項建議。第一,人人AI,鼓勵員工學習AI并找到業務場景;第二;用已有的智能體,將企業辦公和營銷率先AI化;第三,結合自身業務,打造專屬智能體,建立智能體協作平臺,實現智能體與員工協同工作。
周鴻祎以360的AI產品為例介紹了提高培養AI素養的方法。例如納米AI搜索具備“拍照問、語音搜、聽答案”的能力,可以成為企業員工學AI、用AI最簡單的渠道,把普通人用AI的門檻降到0,使日常辦公效率得以大幅提升,效果事半功倍。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