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阿斯麥新增訂單翻倍增長股價飆升兩位數橫掃陰霾
1月29日訊(編輯 趙昊)周三(1月29日)歐洲時段,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
報告顯示,阿斯麥去年第四季度凈銷售額達到92.63億歐元,高于市場預期的90.7億歐元,毛利率51.7%,凈利潤26.93億歐元,高于26.4億歐元的預期,每股收益6.85歐元。
其中訂單需求的一個關鍵指標——新增訂單金額為70.88億歐元,較第三季度的26.33億歐元增長了169%,分析師原本預期為39.9億歐元。
需要指出的是,上一次新增訂單金額達到這一高度還是在2023年的第四季度,當時為92億歐元。報告還顯示,新增訂單金額中EUV的訂單金額為30億歐元。
受財報利好的影響,在荷蘭交易的阿斯麥股票漲超10%,報每股715歐元;阿斯麥美股夜盤漲超9.3%,報每股747美元。
阿斯麥首席執行官傅恪禮(Christophe Fouquet)在財報視頻中表示:“人工智能是明顯的驅動因素。我們堅信AI將為半導體行業帶來更多機遇。”
近期,多家美國科技巨頭已承諾將繼續投資人工智能基建。上周五,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今年計劃投入最多650億美元。阿斯麥可能會從中受益。
先前,軟銀集團、OpenAI和甲骨文還宣布成立一家名為“Stargate”(星際之門) 的合資企業,初始投資為1000億美元,打造“史上最大的AI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不過,阿斯麥股價在本周也遭受到了DeepSeek的沖擊,這家中國初創公司推出的R1模型令人印象深刻,其極高的性價比導致美股科技和半導體板塊損失慘重。
傅恪禮對DeepSeek的出現發表了積極的評價,他預計這一發展將推動半導體的更多需求,而不是更少。他還提到,業界圍繞DeepSeek有“很多討論”,但公司尚未聽到有客戶詢問影響。
傅恪禮指出,“人工智能成本降低可能意味著應用范圍擴大。應用范圍擴大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將增加。我們認為這是芯片需求增加的機會。”
晨星首席股票策略師Michael Field評論道,阿斯麥第四季度的業績證明了該公司并非“估值過高”或“自吹自擂”。他補充道,阿斯麥是晨星在歐洲的AI首選。
Field表示:“我們確實認為這些數字支持了我們的投資觀點,實際上,我們認為該股的價值應該更接近850歐元——考慮到過去幾周的回調,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