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創板醫藥板塊2024年預交成績單:近半數企業盈利多家創新藥企預喜國際化布局加速
《科創板日報》1月29日訊(記者 邱思雨) 新年鐘聲敲響之際,2024年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預告的披露工作階段性收官。截至春節前夕(即:2025年1月27日),科創板共計64家醫藥企業已相繼發布業績預告。
以各家公司已披露的歸母凈利潤數據,及經計算后的歸母凈利潤中值為準,目前已披露全年業績預告的科創板醫藥公司中,共有30家實現盈利。
如上圖所示,百利天恒以3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拔得頭籌,且實現扭虧為盈。艾力斯、特寶生物分別以14.3億元、8.2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中值)位列第二、第三。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2024年歸母凈利潤靠前的上述三家企業均為創新藥企。同時,除百利天恒外,在已披露業績預喜的科創板醫藥公司中,不乏多家扭虧為盈的企業,包括神州細胞、科興制藥等,絕大多數亦為創新藥企。
多家創新藥企扭虧、減虧 加速“出海”進程
回顧2024年的醫藥資本市場,創新藥板塊在眾多細分領域中脫穎而出,表現亮眼。在政策利好的強勁驅動下,創新藥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醫藥公司,逐步進入收獲期,部分核心產品成功獲批上市并實現商業化銷售。
在前述扭虧為盈的創新藥企中,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神州細胞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000萬元到1.3億元。就業績變動原因,該公司表示主要系核心產品安佳因銷售穩定,其他上市產品的銷售收入增加所致。
歸母凈利潤排名第二的艾力斯同樣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該公司表示其核心產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被續約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銷售收入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醫藥“一哥”百濟神州雖未披露2024年業績預告,但該公司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據悉,該公司核心品種之一百悅澤上市勢頭強勁,已在全球超70個市場獲批多項適應癥,系唯一一款在頭對頭試驗中對比伊布替尼取得優效性結果的BTK抑制劑。
在仍未實現盈利的企業中,有一部分創新藥企的凈利潤虧損已逐步縮窄。
具體來看,君實生物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2.92億元,同比虧損減少43.42%左右。該公司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于國內市場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同期,榮昌生物營收同比預增超五成,該公司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產品毛利率持續增長。
在國內業務快速放量的同時,還有多家創新藥企成功“出海”,通過對外合作授權獲得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已成為其重要收入來源。
百利天恒便是代表企業之一。該公司報告期內收到其核心產品BL-B01D1的海外合作伙伴BMS基于合作協議支付的8億美元首付款;另一創新藥企百奧泰在2024年有多筆出海交易并收到首付款,例如與吉瑞醫藥就BAT2206注射液達成合作,與STADA就BAT2506注射液簽署授權許可與商業化協議等。
扭虧為盈、大幅減虧、核心品種商業化突破、成功 “出海”…… 這些關鍵要素,共同勾勒出2024年科創板上市創新藥企的發展輪廓。創新藥逐步從研發投入邁向成果收獲階段,這一轉變離不開各項政策持續發力。
從國家戰略層面的產業規劃重點扶持,到審評審批流程的持續精簡提速,再到醫保支付體系對創新藥的逐步覆蓋,一系列創新藥鼓勵政策正穩步推進。
國家層面,2024年初“創新藥” 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年中,國家藥監局通過《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工作方案》。各地支持政策也在持續加碼,漸次推出。《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提出32條舉措;上海印發《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廣州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支持創新藥研發。
“后續創新藥市場前景樂觀。隨著技術進步,如: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將加速新藥研發進程,帶來更多突破性療法。”有業內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表示,“海外市場方面,本土創新藥企憑借性價比優勢和不斷提升的研發實力,有望在國際市場占據更大份額。”
醫療器械、CXO板塊業績呈分化態勢
醫療器械板塊的業績表現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態勢。從整體格局剖析,在醫療耗材與設備領域,一部分廠商業務取得業務進展或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從而促使業績回暖。不過,仍有部分企業受集采政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影響,經營狀況持續低迷。
如上圖所示,在2024年歸母凈利潤(中值)排名靠前的科創板醫藥公司中,心脈醫療以5.17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位列第一,該公司部分產品的入院家數及終端植入量均增長較快。同時,該公司海外市場開拓取得進展,2024年海外銷售收入超1.5億元。
威高骨科年報凈利最高預增超一倍,該公司將業績變化原因歸結于2024年骨科耗材帶量采購全面執行進入平穩期,其執行帶量采購政策并主動調整相關經營策略。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增長也是該公司在業績預告中提及的重點。
《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凈虧損金額較大的醫療器械企業中,包括東方生物、熱景生物、之江生物在內的多家企業均為IVD(體外診斷)領域。
東方生物預計歸母凈虧損為-4.85億元至-5.35億元,該公司表示主要系行業競爭激烈,部分收購及新設項目短期業績不及預期。
熱景生物同樣虧損較為嚴重,一方面主要系研發費用投入較高,另一方面其產品終端入院價格下滑。該公司同樣提到行業存量競爭加劇。
“IVD市場參與者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導致利潤空間壓縮。疫情期間IVD企業業績爆發式增長,疫情后需求回歸常態,業績回落。”業內相關人士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醫療器械板塊相似,CXO廠商業績同樣呈現出分化走勢。部分企業由于醫藥投融資熱度降溫,下游客戶研發進度及市場銷售不及預期等因素,業績大幅下滑,但亦有企業實現逆勢增長。
美迪西、和元生物在業績預虧公告中不約而同將原因指向行業需求放緩、競爭加劇等因素。
美迪西主營業務為臨床前CRO,該公司預計2024年歸母凈虧損為2.32億元至3.47億元;和元生物聚焦細胞和基因治療CRO/CDMO,預計同期虧損2.82億元至3.39億元。
逆勢增長的廠商中,皓元醫藥預計2024年凈利同比增長45.16%至64.77%,該公司表示其前端生命科學試劑業務增長強勁,收入占比相較2023年有明顯提高,該業務專注于在藥物發現的早期階段,為客戶提供從毫克級至千克級的產品及技術支持。
“全球創新藥研發投入增速放緩,對CXO服務需求相應減少。同時,業內企業眾多,競爭激烈,價格承壓。”業內相關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皓元醫藥等部分公司業績上升,得益于差異化競爭策略,專注特定細分領域。后續CXO行業將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具備特色技術和服務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但整體市場增長或將趨緩。”
展望2025年醫藥行業趨勢,浙商證券分析師孫建表示,行業整體有望迎來一定的復蘇,化學制藥和醫療器械板塊將更具機會。化學制藥板塊將繼續受益于創新藥研發的持續推進和市場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在醫保政策和集采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創新藥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醫療器械板塊則將受益于全球市場需求的回暖,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醫療器械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將進一步提高。此外,技術創新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醫療器械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