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兩萬點“立住腳跟”后續市場何去何從?
1月28日訊(編輯胡家榮)因除夕假期,港股市場將于1月28日下午到31日期間休市。值得注意的是,在節前,恒生指數表現強勁,重新站上了兩萬點大關,這一走勢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對此華泰證券指出,港股節前上漲的因素有兩個。
首先是人民幣匯率壓力減小,推動AH股溢價收斂。具體來看,離岸人民幣從去年底的7.30回落至7.27,即離岸人民幣升值。
一般來說,人民幣升值使得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更具吸引力。對于海外投資者來說,投資港股的成本相對降低,收益預期增加,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海外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為港股帶來增量資金,推動股價上漲。
其次是上周恒指沽空比率下降,主動型外資流出規模減少,被動型外資轉為凈流入,資金面獲得支撐。
具體來看,空頭回補及外資回流或是近日港股資金面的主要增量。
比如上周恒指沽空交易周平均占比小幅回落至13.1%、且周五單日降至12.1%,空頭回補或助推上周港股行情,但目前仍處于歷史中性水位。
根據IFIND的數據,恒生指數、科技指數、國企指數的沽空比例為13.01%、13.81%、12.91%。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就任塵埃落定、聯儲降息預期回升的背景下,主動型外資凈流出規模有所收窄、被動外資再度凈流入港股。
當下需關注美股財務對港股的外溢影響
當前正值美股2024年四季度的財報季,截至上周五(1月24日),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整體四季報披露率約16%(市值占比,下同),可比口徑下盈利同比增速達6.0%,環比三季度有所回暖。
根據披露節奏上,1月27日至2月7日將迎來美股“七大科技巨頭”的集中披露,或需重視美股財報披露對港股等市場的外溢影響。
港股維持震蕩走勢
展望未來,港股震蕩市的基調并未改變,但投資者或許可以適當把握春節前后的反彈窗口期。從日歷效應來看,港股春季行情通常始于春節前一周,不過春節假期后至兩會階段,其表現或弱于A股。
日央行加息可能會擾動海外流動性分配;春節后投資者的重心或許會切換至我國政策預期;從中期來看,貿易摩擦不確定性風險依然存在。
在配置方面,宜采取穩中求進的策略,啞鈴組合上可適當增配恒生科技標的。一方面,底倉可以選取盈利預期較穩健的金融、電信、交運等紅利板塊;另一方面,可以配置受益于AI產業發展、盈利預期持續上修的科技硬件,以及具備業績和性價比相對優勢的標的,如部分互聯網權重股。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