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手機“自作主張”,帶來驚喜還是驚嚇?丨端側AI戰事
一天清晨,你臨出門時突然收到銀行短信:“您的賬戶已成功支付1999元?!币活^霧水的你打開手機發現,AI手機助手幫你購買了一款你已經在購物平臺瀏覽過多次的智能音箱,它提示“根據您的消費記錄與偏好,已為您搶購商品,確保最佳購物體驗。”
在另一個頭昏腦漲的下午,開車回家時你突然想起沒有提交工作總結,于是你喊了聲AI手機助手,讓TA幫忙寫一份總結并發給老板。等到家后才發現,對你過于了解的AI助手,把吐槽也裝進了總結,并一鍵發到了工作群。
......
上述看似無厘頭的場景,可能會逐漸變成現實。
從2024年開始,手機廠商最賣力吆喝的噱頭就是:只要你輕輕一句話,不用動一根手指,手機便能根據你的習慣和喜好幫你點咖啡、訂餐廳。
“一句話”便能響應用戶訴求的背后,是內化在手機中的AI智能體,TA是升級版、更絲滑的siri,掌握你的喜好、行為,并幫你作判斷、決策。
“像人一樣操作”是否可靠?1月20日起,全國各地陸續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手機每件最高補500元,AI手機是否值得入手?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測了OPPO Find X8、vivo X200、榮耀Magic7、小米14等多款AI手機,發現為了更懂你,Ta們會收集包括位置、用戶習慣、健康情況等大量個人信息,在一些功能中可以自動獲取家庭和公司位置信息等信息;并且在執行操作時可繞過第三方App授權,直接操作App內部功能。
這些是否可控?
手機廠商的大賣點是否可靠?
這兩年間,最熱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從虛無縹緲的概念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應用,尤其是AI手機,成為廠商刺激消費的抓手。研究機構Techinsights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消費者換機周期已超過40個月,全球更長達51個月。
AI手機都有哪些功能?實測多款AI手機后發現,TA們最基礎的AI功能包括AI修圖,拍照更方便,一鍵便能AI去反光、去路人——比如長按OPPO手機底部進行一鍵識屏,AI就能快速修圖手指劃圈的區域;實時的會議紀要、同傳翻譯也是較為基礎的AI功能——比如vivo可以邊通話邊做紀要,多人之間的對話也可以總結摘要,并識別出不同角色。
手機廠商最賣力宣傳的賣點,還是“一句話點外賣”“一句話訂餐廳”。在榮耀的發布會上,原CEO趙明用榮耀Magic7演示點咖啡,趙明對著榮耀Magic7說了一句“我有些困了,幫我點杯喝的”,收到這個指令后,YOYO智能體便根據以往記錄判斷趙明喜歡喝什么,自動打開外賣軟件或小程序下單。
上述多數功能的實現是基于AI智能體,比如YOYO、小布、藍心小v,是藏在手機里沒有肉身的管家。
智能體完成任務的核心思路是“讓 AI 像人類一樣”,理解指令的語義,“理解”屏幕,“點擊”或“調用”各種應用功能,從而完成復雜任務。
但是如何確保模擬人的操作是用戶真正想要的,而不是TA的自作主張?以及用戶真的明白,智能體是如何運作的嗎?
我的數據被用在哪兒?
在測試了多款AI手機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必須吃下大量的“個人數據”,智能體才能理解用戶,精準執行任務。
從基本的功能來看,智能體首先需要理解人類的意圖,不管是語音命令還是文字命令,必須“聽得懂”,精準明白用戶訴求,這一點就立基于數據之上。
比如vivo的語義理解是與百度合作,會收集“該產品時所產生的指令、會話等信息、當前地理位置、獲知當前前臺應用以及運行狀態等信息(例如前臺是音樂應用,以及音樂的播放狀態”)。
在理解用戶指令后,如何執行任務?目前行業中有兩大主流方案:(一)屏幕識別 + 模擬點擊;(二)屏幕識別+意圖框架執行官方接口(或類API)調用。
其中,“屏幕識別 +模擬點擊”是更為通用的方案。簡而言之就是時刻讀取顯示在屏幕上的一切信息,并且模擬人的手指操作。
以榮耀magic7測評中所展示的點咖啡為例,全程無需自己動手,AI智能體YOYO會根據你的語音、識別當前屏幕信息,模擬人手打開美團進行點單,并根據手機時間、定位等信息填充配送地址。
要完成上述操作,伴隨大量的數據搜集行為。小v助手的隱私政策中提及,模擬點擊需要收集:“界面控件、文本,圖像的位置、媒體影音數據、聯系人信息(包含姓名、電話等)”。
吞下這些數據后,智能體或許只能稱得上合格滿足基本要求,而智能體理想的形態如同《鋼鐵俠》中的賈維斯,聰明俏皮,清楚主人最合身的尺寸,了解他的風格秉性,能給出判斷、執行任務。
更進一步了解用戶、深探用戶心智,才是智能體的野心,也是手機廠商想要俘獲用戶的抓手。在此輪手機廠商的大戰中,趙明認為YOYO優于其他手機智能體的原因便是,其能對用戶意圖進行分析理解。比如說自己困了,YOYO能理解你意圖背后的這些信息和邏輯,并且知道這種情況下,你的習慣是喝咖啡,再來進行操作?!斑@個短時間內還沒人能追上榮耀。”趙明稱。
其實除了榮耀,所有廠商都在做這件事。眼花繚亂的意圖感知、智能增強、識屏改善、個人記憶......這些功能的目標無一例外:洞察用戶行為和偏好,打造反應更快、更懂你的智能體。
OPPO小布的意圖感知服務,會收集設備信息、WiFi、藍牙、位置信息、開關機信息、運動健康信息(步數、睡眠)、應用名稱等,并基于自身的算法自動學習;
YOYO 助理也會基于與用戶對話中獲取到的卡證信息、日程信息、交易信息、重要人物/地點、紀念日信息提供個人記憶相關的對話和服務,這些信息可能還會被用于云端模型推理。
但是,作為手機主人的用戶,是否真的了解這些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數據會被作何用途?用戶授權的到底指向哪個功能?這些功能是否會在未來某一天的操作中,繞過用戶的個體意志?
針對意圖感知服務,OPPO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稱,“我們致力于在隱私合規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所有的用戶授權信息只會用于設備端側范圍內,用戶首次使用前會有完整的隱私授權協議,明確告知用戶會讀取哪些信息?!?/p>
此外,在整個實測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幾個問題,包括:
一、隱私政策過多。對于個人信息的搜集以及各項功能,散見于不同的隱私政策,每個AI手機的隱私政策保底5個起步。這與其豐富的AI功能有關,每個AI功能基本都有對應的隱私政策。
二、手機廠商并未清晰說明數據用于何處。用戶授權是廠商收集個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礎,但并非是手機廠商逃避責任的理由。大量的隱私政策以及復雜的授權機制,并不能讓用戶了解自己的信息到底用于支持何種功能。
比如,vivo的語音識別服務,會收集通訊錄中的聯系人姓名、本地已安裝的應用名稱、地理信息;場景識別服務則會自動獲取用戶的家庭和公司位置信息,根據通勤信息生成通勤卡片……這些是否會明示告知用戶?有授權的情況下,是否充分告知授權的用途? 據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詢問了vivo,未獲回應。
三、用戶隱私及行為習慣等數據分散,比如YOYO的個人記憶功能,提及用戶個人信息可能會被用于云端模型推理;還有的會提到優先在端側處理您的位置信息,但是有些內容結果的返回,可能涉及第三方服務商。
AI手機仿佛又創建了一個黑箱,數據的鏈路、流動路徑模糊不清。
更多的未知數
手機智能體與第三方App之間也存在一片未知領域。
正如上述提及,在AI手機的“讀屏+模擬點擊”模式中,智能體可繞過第三方App授權,直接操作App內部功能。趙明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榮耀智能體可以實現跨第三方應用的AI智能體操作,實現In App的操作。
絲滑的點咖啡,模擬人來使用外賣平臺點外賣,也意味著調用App的權限握在了智能體手中。Ta幫我們提供“最佳選擇”,但這個最佳選擇會是用戶所想嗎?
在實測中,21記者向OPPO的小布、vivo的藍心小v要求點一杯咖啡,由于手機尚未安裝App,OPPO會跳轉到美團的下載界面,vivo則提示需要下載美團或大眾點評。這對于餓了么用戶是不是損傷呢?
對此,記者詢問了OPPO、vivo,vivo并未給出回應,OPPO回應表示,目前智能體對后端內容和服務的調用還處在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APP開放的接口和能力并不多,我們會基于對后端模型的效果評測以及用戶的使用反饋來調整服務的調用,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在AI手機光明的未來中,AI智能體會成為用戶與手機新的交互口,這有望為手機廠商帶來新的商機。智研咨詢指出,端側AI將帶來新的盈利模式,手機、PC等終端廠商及其應用生態合作伙伴有望通過提供除硬件之外的AI服務和解決方案獲得更多價值增量。
但是,掌握流量分配大權的AI智能體,是否真的能實現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是否會在無形中強化對用戶行為的控制,甚至引發新的隱私和公平競爭問題?
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發布詳細的實測情況,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