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賽道2025年將迎“爆發期”“無人化”成主旋律
1月15日訊(記者 張屹鵬)被業界公認為新能源汽車“下半場”關鍵一環的高階自動駕駛,在2025年開年階段依舊火熱,有關車輛投運、測試、技術發布等動作頻頻出現。
1月14日,小馬智行宣布在北京開展自動駕駛高快速路無人化測試,這是繼去年9月北京市開放大興機場和北京南站等交通樞紐接駁測試以來,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測試首次推進至“無人化”階段,即車輛主駕駛位無需配置安全員。根據規定,小馬智行的賽那Robotaxi、雷克薩斯RX Robotaxi可在北京亦莊至大興機場及北京南站等已開放自動駕駛道路上開展“無人化”測試。
此前一日,地平線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HSD)首發三大智駕“黑科技”,即融合倒車能力的城市NOA、支持漫游模式(城區+園區)的城區NOA及自主規避擁堵的城區NOA。“在2025年,地平線智能計算方案即將邁過1000萬量產大關。與此同時,地平線SuperDrive及征程6系列都將在年內量產落地。”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直言,2025年將是自動駕駛的拐點,三年內行業大局可定。同日華為車BU宣布,華為乾崑智駕泊車代駕VPD在全球首個機場的商用試點落地深圳機場。
本月更早些時候,由瑞士蘇黎世州與瑞士國家鐵路SBB聯合出資發起、瑞士交通實驗室管理、文遠知行提供產品及技術支持的“瑞士創新自動駕駛試點”商業項目啟動,其被視為除國內市場外,文遠知行L4級自動駕駛技術開始被國際市場所認可。
根據規劃,該項目將分階段逐步投入數十輛自動駕駛車輛,包含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和自動駕駛小巴Robobus。首批自動駕駛車隊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投入運營,并將以純無人模式運營五年時間。
如果說過去一年自動駕駛賽道出現了多次“加速時刻”,2025年則將成為相關產業全面爆發的關鍵年份,尤其是在“端到端智駕”迅速躥紅后,這一技術方向的“全面上車”將成為今明兩年的主旋律。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上車端到端智駕的品牌包括特斯拉、華為乾崑、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與此同時,一些主機廠的相關方案亦行至上車之前的準備期——小米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處于定向內測中、比亞迪成立前瞻部門主攻端到端技術落地、零跑B系列和C系列年內實現自研端到端大模型智駕系統上車、奔馳自主研發的“無圖”端到端全場景智駕系統計劃隨全新純電長軸距CLA于年內交付。
相關企業的持續加碼、鼓勵政策的不斷跟進,市場全方位的投入使得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連續10年問鼎全球第一后,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再次引領全球行業領先。“自動駕駛最大的震撼是來自中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為未來每輛車都必須具備的自動駕駛功能設立了行業標桿。”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
按照余凱的判斷,高階自動駕駛將在未來三年實現“脫手開”(hands off)、五年實現“閉眼開”(eyes off)、10年實現“隨心開”(minds off)。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