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理想年銷量突破50萬輛AllinAI戰略引領智能化下半場

理想年銷量突破50萬輛AllinAI戰略引領智能化下半場

上游新聞    2025-01-14

  日前,理想汽車正式公布了2024年的交付數據,其在2024年全年共交付了新車500,508輛,成為中國新勢力品牌中第一個實現年銷量超過50萬輛的車企。

  理想之所以能夠在一眾新勢力品牌中取得龍頭地位,除了與其本身優秀的產品力密不可分以外,更多的則要依靠企業背后的一系列開創性管理模式。作為首個“跑出來”的新勢力,理想對于市場洞察、產品定義、企業經營管理,有著獨立的判斷和節奏,從戰略定力到高執行力都是國內車企中少有的。

  提到產品力,理想汽車的產品經理團隊的確相當豪華,以范皓宇、劉杰等帶領的產品開發團隊、產品線操盤團隊,均是理想的元老級骨干,在團隊決策時,不僅敢于和李想意見相左,甚至還拍桌子吵架,由此保障了理想在產品定義上的客觀、理性、科學決策。再加上李想本人對于汽車技術的熱愛、市場的洞察、用戶需求的把握,以及產品打造的高要求,讓理想汽車在產品定義上持續領先。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到理想穩定的產品交付能力。舉例來說,2024年4月上市的新車型理想L6,可以在8個月內完成接近20萬輛的交付。縱觀2024年中國的新能源行業,爆款層出不窮,但是像理想L6一樣上市后能達到穩態生產兩萬臺以上,垂直爬坡,這樣的車企至今來看只有理想,其靠的是成熟、高度協同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基于數據驅動生產的智能化工廠,協同作戰,高效率生產保供。

  如果說,理想的上半場,是通過理想ONE和理想L系列為代表的增程電動產品,精準解決了用戶續航焦慮和充電難題,重新定義了新能源家庭SUV,那么理想的下半場,就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人工智能上。目前理想的智能駕駛技術、智能空間體驗,均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理想2024年最大的亮點是在智能駕駛技術的迭代上,完成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在過去的一年當中,理想智駕進行了三次大的迭代,從NPN輕圖到無圖,再到全量推送全新一代技術架構端到端+VLM雙系統,成長速度在行業中表現得驚人的快。

  據介紹,2024年以來,理想汽車基本每月都會進行一次高質量的OTA升級,通過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和智能電動等智能化技術的高速迭代,實現了用戶用車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的全面進化。

  另外,在智能空間體驗上,理想全自研的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于2024年一季度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搭載Mind GPT大模型的理想同學讓智能汽車的交互體驗出現顛覆性的改變,并于2024年5月,獲得中國首個AI智能座艙能力A級認證。

  李想在2024年11月舉行的三季度財報溝通會上表示:“未來三到五年,我認為最大的變量來自于人工智能,包含基于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智能駕駛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手,它將給消費者帶來和今天完全不同的體驗,這也是真正質變的開始?!?/p>

  早在2015年理想汽車成立之初,公司就提出要在當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起完整的體系化能力,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也就是說,理想要做的不是汽車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

  據悉,在2024年理想汽車100億元的研發投入中,有一半投向了AI。目前,理想汽車擁有四支AI團隊,分別負責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座艙)、智能工業和智能商業。前兩個方向直接面向用戶體驗,后兩個方向實現組織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已經實現了三級跳,從輕圖NPN到無圖,再到端到端+VLM新一代技術架構。理想汽車認為,端到端技術才是用人工智能和數據驅動的方式落地智能駕駛的關鍵。目前,全球僅有特斯拉和理想兩家企業實現了真正的One Model端到端技術,這意味著理想汽車已經站在了智能駕駛技術的第一梯隊。

  當所有企業還集中在電動化競爭的時候,理想從成立之初就將重點鎖定在智能化。All in AI,是理想看行業趨勢、看用戶需求、看市場競爭、看企業自身、看未來機會綜合判斷的結果。

  在All in AI的愿景下,理想的核心任務是實現“人工智能汽車化”。汽車是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最佳橋梁,以自動駕駛汽車這個物理世界最大的機器人應用作為切入點,通過人工智能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并探索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由此可見,理想的目標絕不僅僅是汽車企業,而是更大的人工智能世界。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